鱼在锅台上(2)

鱼在锅台上(2)

——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摘要:古时候,有两个盲人住在一起,由于他们都失去了劳动能力,只好沿街头乞讨,生活非常贫苦。一天,二人往常一样流落街头,凄凉的乞讨声,打动了刚从湖里打鱼归来的渔夫。看到他们衣衫褴褛的可怜样,渔夫随手送给了他们一条鲜鱼。二人谢过之后,便急匆匆地往家赶,路上合计着怎样做这条鱼,想象着大口吃鱼的快乐。

唯物辩证法同时还告诉我们,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人的思维是物质的产物,不管人的思维是否已经感觉和意识到它,它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做工作、干事情,一定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凭主观意志办事。凭主观意志做事,自己感觉上很聪明,实际上很愚蠢,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说到这里,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个“掩耳盗铃”的笑话。

古代,有一个姓范的人家,大门上挂着一只非常漂亮的门铃。门铃呈金黄色,做工精制,样子考究,声音清脆悦耳,人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铃声。为此,不少人羡慕不已。同村有一人早就想将铃窃为己有。一天晚上,夜色漆黑,咫尺不见人影,这人感到偷铃的机会到了。于是,便悄悄溜到范家门口。谁知,手刚一触到门铃,铃便“叮叮当当”地响起来,吓得盗铃人赶忙躲藏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露出身来,心里不停地嘀咕:幸亏刚才跑得快,不然早被范家逮住了。但他转念又一想,今晚天这么黑,别人是看不见我的,怕只怕铃响惹出祸来。铃响是因为耳朵听得见,假如把耳朵掩起来,事情不就好办了吗?想到这里,他先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然后放开胆子去摘那门铃。或许是他方才的动作早已惊动了范家老小,这会儿他刚一动手,院内就有人跑出来大喊捉贼。盗铃人被捉以后,心里一直纳闷:我的耳朵已经听不见铃声了,为什么别人还能捉住我呢?

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便以为别人也同样听不见了,进而大干特干,自欺欺人。这种愚人,在现实生活中肯定属于鲜见。但是,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事物),便以为别人也不知道;自己没看见的东西,便以为这东西不存在,这样的人却不在少数。这种人,在工作生活中往往表现为盲目、偏见,在思想领域中,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就必然导致唯我论。平民百姓搞唯我论,最多个人吃点亏、闹点笑话。如果,当领导的、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人搞唯我论,并且别人还不敢纠正或者纠正不及时,那麻烦就多了,危害就大了。而且职务越高,危害越大,尤其是社会性危害。这确实是需要引起我们深思并高度警惕的。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