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脱贫攻坚十大关系

处理好脱贫攻坚十大关系

核心观点

●只有克服歧视性贫困,才能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脱贫,必须微观,精准到户到人,致富,只可宏观,针对大环境,搭建好有利于致富的市场平台

●既要注重多少人脱了贫这个“数字面子”,更应紧盯始终让所有穷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实惠里子”

●当务之急,应从挖地开山的“大开挖”转向无形资源的“大开发”,如发展乡村旅游、深化农产品加工、活化传统技艺

●乡村旅游是中国农民的第三次创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刚刚发出的动员令。数字化生存把人类带入“精准时代”,扶贫开发进入攻城拔寨阶段,为打赢这场攻坚战,扶贫工作的任务、方法、路径等都需要重新审视,做出调整,其中尤其要处理好一些涉及重大问题的诸种关系。

一是脱贫与致富的关系。脱贫与致富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脱贫是生存问题,致富是发展问题;脱贫是公平问题,致富是效率问题;脱贫是政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职责,致富是市场规律、能力角逐的结果;脱贫必须采取特惠性政策应保尽保,致富只能运用普惠性制度公平竞争;脱贫,政府必须全面兜底,确保生存权,致富,政府只能创造软硬环境,提供发展条件,不可全部包揽;脱贫,必须微观,精准到户到人,致富,只可宏观,针对大环境,搭建好有利于致富的市场平台;脱贫的责任主体应是以县为单位的“块块”,致富的责任主体应是从上到下各涉农部门的“条条”及社会各方力量。在脱贫问题上应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基本生活保障,二是基本住房保障,三是基本教育保障,四是基本医疗保障。在致富问题上应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改善条件,二是提高能力,三是创造机会。

二是穷人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家想通过市场降价减少生产,而穷人只能生产某种商品,降价反而会让他们为保收入而生产更多产品。本来养五头猪的收入需要养十头才能保住。生产没减少,反而大幅增加了。经济学家都通过提价节约资源,但富人不在乎那点小钱,照样消费,而穷人面对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只能减少其他开支维持生计,不仅没能节约,而且降低了生活水平,更严重的是拖累了市场。经济学家想通过统一标准提高质量,但标准一高成本就高,穷人买不起,只好消费更差的产品。

扶贫开发必须真正弄懂“穷人经济学”。懂得穷人经济学,不仅要懂得穷人经济学的特殊性,更要懂得穷人之为穷人的根源。如果还把穷人视为可怜可悲、低等下贱的形象,仍旧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瞰他们,以一种怜悯的姿态恩赐他们,而不从本质上去探讨贫困的根源,那么再高深的理论都谈不上懂得穷人经济学。只有克服歧视性贫困,才能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三是传统穷人与现代穷人的关系。传统穷人解决基本生存可以自食其力,现代穷人则必须支付必要的生活成本。煮饭,传统穷人可以自己捡柴,今天贫困者到城市只能买煤买电;喝水,传统穷人可以自己挖井,今天贫困者只能买自来水、矿泉水;走路,传统穷人可以多花时间步行,今天贫困者必须花钱乘车;信息采集,传统穷人口口相传,今天信息社会要花钱买电视、收音机、订报刊。现代社会制度设计本质上就不允许存在穷人,但由于各种社会保障的不完善,现代穷人又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有些人“苟活于生存线之上、生活线之下”,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农民吃不上饭的时候很多,但喝不上水的事从来没有过,但今天农民工在城里没钱别想喝水。因此必须为现代穷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应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保障救助一批。

四是温饱与环保的关系。在“温饱”已基本不成问题,“环保”却成了问题的今天,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座山”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决不让“环保”成为“温饱”之后的“瘟疫”。“温饱”问题好解决,解决“瘟疫”问题可就难了。一是该堵的堵。如果引进来项目影响水绿山青,即使是金山银山也应拒之门外。二是该罚的罚。实行“反向激励”,严格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制,避免“公地悲剧”成“公共悲剧”。三是该补的补。政府应拿出真金白银,尽快补齐环保设施和监管能力欠缺的短板。四是该给的给。政府应从环境的外部性去考量,借鉴国际上“碳交易”的做法,要求发达地区给生态保护地区合理补偿,而不是象征性地搞一点施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