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元奖学金”,学生何处话凄凉(4)

解读“一元奖学金”,学生何处话凄凉(4)

【启示与思考】

“一元奖学金”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值得肯定,促使学生转变观念不以获得奖学金作为求学目标的初衷也没有问题,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操作过程中一元奖学金很可能就沦为了“劫贫济富”。

奖学金不仅代表着一份荣誉,对于部分贫困生而言,奖学金更是学业得以继续的保障。以前几千元的奖学金,是贫困生数月的生活费,现在成了象征性的一元,贫困生日常生活堪忧,家庭的压力随之增加,他们还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吗?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贫困生也可以去申请海外交流奖学金,这个奖学金的金额高获奖人数还少,如果能够得到,肯定就不会因经济困难影响求学。这话倒是不错,可是正如苏大教师所说的那样,单是“外语成绩符合国(境)外大学(科研机构)的入学要求”这一条,就已经把不少高中英语水平较低、大学英语老拖后腿的贫困生拒之门外了。即便少数贫困生获得了海外交流奖学金,他们就一定能够出国求学吗,在国外的日常开销,可能就让他们望而却步了。所以,“一元奖学金”让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希望更加渺茫,这不是“劫贫济富”又是什么?

一所大学无论做什么样的改革,都要把学生当做可以平等对话的人格体,不要当小孩子去哄骗。相信吐槽的同学们也不是一味反对调整奖学金,而是觉得这个“一元奖学金”的故事讲不通,或者校方压根就没准备讲清楚这件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