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就能望见太阳

抬头就能望见太阳

——谈哲学的基本问题

摘要:晋明帝司马绍只有几岁的时候,经常跟着父亲晋元帝司马睿。一次,正巧碰上长安的使臣到来,父亲就问他:“你说,太阳和长安哪一个离你近?”晋明帝想了想,答道:“长安近,没听说过人从太阳那边来,不就证明了嘛!”他父亲一听,觉得有道理,很高兴,连连夸奖儿子聪明。

晋明帝司马绍只有几岁的时候,经常跟着父亲晋元帝司马睿。一次,正巧碰上长安的使臣到来,父亲就问他:“你说,太阳和长安哪一个离你近?”晋明帝想了想,答道:“长安近,没听说过人从太阳那边来,不就证明了嘛!”他父亲一听,觉得有道理,很高兴,连连夸奖儿子聪明。

20120113084145_y2ccG

第二天,晋元帝大宴群臣,席间想让儿子当众炫耀一番,问他:“皇儿你说,太阳和长安哪一个离你近?”小司马绍回答:“太阳离我近。”由于他忽然改变了答案,一下子把老爸弄得很狼狈。散了筵席,元帝问他:“为什么你今天说的和你昨天说的不一样了呢?”他说:“您问我为什么说太阳离我近吗?这是因为我抬头就能望见太阳,却望不见长安呀。”父亲听他这样回答,觉得也在理,于是又得意洋洋了。

太阳和长安哪个近?为什么在晋明帝的感觉里,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这里涉及了哲学上的一个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在人类哲学史上,出现过形形色色的哲学派别,但都不外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因此也称作哲学的党性原则问题。凡是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即感觉是第二性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精神(感觉)不过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主观对于客观的反映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精神(感觉)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物质不过是精神(感觉)的产物和体现的,就是唯心主义。这是全部哲学问题的基本点。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体现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根本对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就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是在别的意义上使用的。”(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第159页)唯心主义又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一是把主观精神(如我的“感觉”、“经验”、“心”等等)夸大为唯一存在,叫主观唯心主义;二是“客观”精神(虚构出来的离开人和物质世界的“道”、“理”、“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等,或者直接了当地叫作神)说成是世界的基础,当作第一性的东西,叫客观唯心主义。两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把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物质看作第二性的东西,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真实关系。

我们再回到晋明帝的回答上,根据现代计算,太阳离地球远约6400 公里(即地球的半径),距离远远大于长安,正确答案应当是人距离长安近。晋明帝之所以同一事物给出了两种答案,依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主观感觉,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因此是唯心主义的。其实,感觉只能来源于客观世界。感觉或反映,不论是多么直接的反映,也不论这种反映多么符合客观事物的原形,它只能是反映而已,不会成为客观事物本身,尽管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有时或许会出现表面合一的现象,但那也只是一种偶然和假象,并不能说明客观问题。

古时候,荆州地界有一只老虎经常出没伤人,弄得百姓人心慌慌,官府不得不想办法治虎。有一天,知州杨叔贤异想天开,下了一道“驱虎令”,命人刻在一处很高的岩石上。碰巧得很,不知什么原因,那只老虎果然离开了荆州,好长一段时间,再没有出现老虎伤人的事。这下子杨叔贤高兴坏了,误认为是他下的命令生效了,自命有“镇虎神威”,颇为自得。

不久,杨叔贤被调到郁州做官。此时的郁州,官吏腐败,鱼肉乡民,百姓怨声载道。他想,既然我有“镇虎神威”,对治理百姓肯定也会有用。于是,便仿效在荆州的做法,敕石下令,放在州府衙门,谁知老百姓并不买账,该议论仍然议论、该不满意还是不满意。于是他又认为荆州石刻有灵性,派人专门去荆州拓摹那个石刻。哪知,这时老虎又跑回了荆州,把那几个奉命去拓摹石刻的人也咬死了。情况反馈到了郁州,杨叔贤方才如梦初醒、幡然顿悟:原来,自己并没有镇虎的本事,写了道“驱虎令”,老虎走了,不过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赶巧了,根本当不得真,驱虎必须有真本事,执政理事必须下实功夫。据说,后来他下决心整饬吏治、清明风气,还真的做出了一番成绩。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在批判主观唯心主义者时,曾经说过一段过饶有风趣的话:“如果猫看见的老鼠只在它的眼睛中存在,只是它的视神经的感觉,为什么猫用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因为猫不想因为爱戴这些唯心主义者而去死于饥饿,并且忍受痛苦。”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第526页)这里,费尔巴哈既幽默地指出了唯心主义的荒谬性,又确切地表明了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坚持把自然界和动物作为哲学的出发点,摒弃了自然界和动物(尤其是人)以外的独立存在的精神。这就告诉我们,哲学的基本问题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无论物质存在怎样千变万化、如何精彩纷呈,归结起来无不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无非是认识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见诸于客观,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贯穿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说到底就是要首先解决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解决好意识和物质的摆位问题。与晋明帝相比较,州官杨叔贤虽然一时糊涂,但毕竟在客观事实面前,接受了教育,幡然省悟,无疑是可贵的,也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处理好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留下了带有启发性的亮点。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