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讯(记者 刘颖)2015年的12月意义非凡,既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月,又是“十三五”规划的展望月。正在乌镇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瞩目,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即将拉开大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什么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哪些与你我相关?中央经济工作会召开在即十三五为何值得期待?各行各业猜测种种。
走势乐观 仍需政策支持
无论哪种猜测,都需要对未来经济形势作出正确的预判。中国社会科学院在12月16日发布的2016年《经济蓝皮书》中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7%左右,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6.6%-6.8%。也就在同一天,央行发布的《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指出,2015年全年实际GDP增速预计为6.9%。中国2016年真实GDP增长预期为6.8%。未来经济走势保持乐观。
面对未来较乐观的经济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副主任杜飞轮也有所担忧,“从整个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来看,明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需要政策支持。”“2015年显现的房地产、金融风险、产能过剩等问题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还需要改革的推进,要积极防范局部性风险引起的连锁反应。”
正如2016年《经济蓝皮书》中预计,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经济发展新常态 基调稳中求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大程度上将是对未来五年经济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的一次“剧透”。 杜飞轮表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到的房地产、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提到,很有可能被吸纳进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为明年的工作重点。
在谈到2016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时,杜飞轮表示,“明年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基调可能仍是稳中求进。”“各项改革举措围绕五个发展理念做实质性地推进。从经济形势的角度讲,稳增长仍是重要的工作,经济的持续发展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从产业发展而言,供给侧改革等结构调整仍要继续推进;从民生的角度看,投资、消费领域的一些工程,如保障房、农村水电基础设施、中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等要继续推进;从改革开放的角度看,一带一路、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会继续推进。”
蓝皮书认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应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
扩大有效供给 部署全局战略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四项具体改革措施,从产业层面、调控层面、财税制度层面、资本层面做出新部署,反映出供给侧改革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
在谈到供给侧改革的全局性和战略性时,杜飞轮指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也要打开大的格局。从稳定、长远、健康的经济发展考虑,供给侧改革要扩大供给方面的有效供给,注重供给和需求的双向管理。
正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所说,供给侧改革解决的不是短期问题,中国所强调的供给侧改革必须把它的核心内涵放在理应统领全局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放生产力的命题上。
“供给体系”发力 成效取信于民
中央政治局会议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会,它的发声意味深长。会上,“供给侧”的说法被进一步延伸为“供给体系”,容量加大,改革力度增强。
杜飞轮表示,从推进手段来看,要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加更多的有效供给,有一些供给与需求还没有对应起来,这方面需要加强。
改革力度加强,改革成效要取信于民。杜飞轮说,“改革的目的就是切实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通过质量提升,得到老百姓认可,产生市场效应。此外,除了采用市场化手段提高效率外,政府更多的是采取各种措施手段加以引导,做好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