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9)

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9)

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发展可持续性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让吉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居环境更优美。

43。巩固提升生态资源优势。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划定生态红线,实施生态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提升东部长白山生态系统功能,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探索建立林区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东北虎豹保护区建设,支持林区转型发展。实施中部黑土地保护行动,推进土壤改良、土地整理、农防林更新改造,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实施西部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河湖连通、草原恢复、退耕还湿和荒漠化治理,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有序推动国有林区、地方林场、重要湿地和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迁移。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推行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进一步普及和推广生态文化。

44。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源头管控和环境准入,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强化污染总量控制,落实污染减排责任,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大气清洁行动计划,全面开展工业污染防治、燃煤小锅炉整治、燃油品质提升和机动车尾气治理,逐步淘汰黄标车。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开展秸秆焚烧治理,减少重度污染天气。强化水污染防治,实施水体清洁行动计划,推进松花江、辽河等全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强化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设在线监控、网络监测监管平台,建立环境预警预报制度。

45。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控制和强度控制,加快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节约型转变。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探索建立节能量交易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城镇规模以水而定,产业发展量水而行,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严控增量和盘活存量,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积极争取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及高效利用,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绿色消费,严格执行禁塑令,鼓励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加快资源回收利用。

46。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应用,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支持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支持新能源汽车、生态农业和绿色建筑推广。

47。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能力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加快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建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