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

二、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确保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区“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双重任务。必须以创新为引领,增创新优势,促进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5)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广西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领域,前瞻性布局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重点攻克新材料、石墨烯、机器人、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型城市,以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重点,新增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加强检测中心建设。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建设,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扩大开放共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

(6)拓展投资消费增长新空间。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扩大民间投资规模,促进投资持续有效增长。把增投资与优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投资向关键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等领域倾斜,提高投资质量效益。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实施重点领域消费工程,推动消费新业态发展,引领消费朝着智能、健康、安全方向转变,释放消费潜力。深入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把绿色消费培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

(7)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工业”行动,加大食品、汽车、机械、冶金、石化、有色金属、建材、轻纺、造纸与木材加工等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推动糖业铝业二次创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园区体制机制,推动向创新型、特色型、生态型发展,打造一批千亿元园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化质量、品牌和技术标准建设。积极培育建筑业支柱产业,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

(8)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广西制造向广西智造、广西创造迈进。大力发展轨道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电力装备、农机装备、通用航空等产业,建设柳州和北部湾经济区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大力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深入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应用。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关键技术和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培育发展军民融合式产业。

(9)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和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水果、桑蚕、秋冬菜、畜禽、水产品等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林下经济,培育休闲观光、生态循环、富硒长寿等新型农业业态,提升品种品质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大宗农产品主产区,探索建立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针对性、有效性和精准度。

(10)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务会展、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海洋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商贸餐饮、家政服务、文体娱乐、教育培训、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大力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精品线路,提升品牌品质,开拓新产品新业态,积极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建设旅游强区。实施服务业提升发展工程,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