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 论隐藏的陷阱

“普世价值” 论隐藏的陷阱

“普世价值”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概念,在多重学术外衣层层包裹之下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话语霸权和政治诉求。不认清“普世价值”论的实质,必然会落入陷阱而不自知。

20世纪90年代,西方的一些神学家、伦理学家把某种普遍接受或广泛认同的伦理观念、道德规范称为“普遍伦理”(Universal Ethics)。不久“普世”被引入哲学领域,形成“普世价值”概念,后被泛化到政治学、法学等学科。西方知识界起初对“普世价值”的理解是一种底线价值,是指为大多数人认同的共识价值。但随后,这一概念被西方右翼学者、资产阶级政要赋予了政治使命,改变了原来的学术内涵,成为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的意识形态工具。

早在20世纪末,美国政治与外交智库的代表人物塞缪尔·亨廷顿就主张用西方的“普世文明”、“普世主义”对付非西方的文明和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他提出: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然而“西方人眼中的普世主义,对非西方人来说就是帝国主义”。他还说:“20世纪末,普世文明的概念有助于为西方对其他社会的文化统治和那些社会模仿西方的实践和体制的需要作辩护。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到了21世纪初,美国政府把“普世价值”作为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新攻势、新概念。2010年5月27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明确指出美国的持久利益有四项,其中的第三项是“在国内和全世界尊重普世价值”。这份报告还明确指出:美国坚信“普世价值”,并致力于在世界范围推广。报告还详尽阐述了推进“普世价值”要采取的战略措施,比如认可非民主国家的一切和平民主运动的合法性、为“普世价值”推广者建立一个更广泛的联盟等。

美国政治家和美国政府宣扬的“普世价值”,反映的是美国的价值观,目的是消解同美国利益不一致的国家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防线,特别是针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宪政等价值观贴上“普世”标签后,就意味着非西方国家不能拒绝,否则就是自外于人类“普世文明”的“地球上的异类”。其目的是诱使社会主义国家陷入两难选择:要么被冠以反“普世价值”的污名,使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失去话语基础和精神支柱;要么乖乖地归顺西方,接受西方价值观念的改造,放弃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成为西方的附庸。

历史上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就是上了西方的当。他在“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的口号下完全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为“普世价值”,认为“社会主义选择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把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推到首位”,并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和要求决定苏联的对内、对外方针和政策。苏联正是在所谓全人类“普遍价值”的“指导”下,逐步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行私有化、多党制、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和总统制,根本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结果使苏联走上了一条亡党亡国的不归路。可见,被“普世价值”这件华丽外衣所包裹的错误主张,成为苏联亡党亡国的精神毒剂。

与此同时,“普世价值”思潮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只有个别学者在讨论,截至2006年,影响主要在学术界。2007年以来,这一思潮在我国迅速扩散,2009年至2013年达到高潮,2014年起遭到有力反击,不良影响消退。此间的讨论由学术殿堂登陆报刊、网络,经过互联网的发酵传播,迅速演化成一股社会思潮。受西方的影响,讨论的内容也逐渐偏离了原来的学术轨道,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指向和目标诉求。

一些人公开提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必须承认“普世价值”,并要以“普世价值”为尺度,跟国际上的主流观念接轨。还有人把“普世价值”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认为“在当代中国,坚持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真正坚持追求人类的普世价值”;或是反对否定“普世价值”,危言耸听地批评“一味强调特色而拒斥普世价值,不尊重人类社会共存与发展所需的共同评判标准,失去的是作为人类社会正常成员的资格”。毫无疑问,我们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吸收世界文明包括西方文明的有益成果,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和国际潮流。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全不同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我们所说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所说的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前提下的自由,是同纪律有机统一的自由;我们所说的法治,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同西方的“宪政”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同实质上是西方价值观的“普世价值”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姓党”,认为这是办好党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党校的灵魂。自觉抵制“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的侵袭,理应成为党校落实“党校姓党”原则的一项重要要求,贯穿在党校的教学科研等一切活动中。不仅如此,全国教育战线、科研院所以及宣传思想部门也要敢于并善于对错误思潮说“不”,积极主动地亮剑发声,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的社会思想文化氛围和精神家园。

(本文系北京市教工委专项研究课题(JGWXJCZX20142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