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简政放权的新着力点 (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简政放权的新着力点 (2)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新一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着力点:

第一,要注重政府机构的简政放权与深化改革之间的动态平衡和紧密关联。从总体特征上看,政府行政部门受政治环境的制约,政府机构改革是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当前政府机构的简政放权需要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结合,与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相结合,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结合。这不仅需要以高超的智慧和策略谋篇布局,还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切实增强各级政府的自身改革,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规划路线图和时间表,提高推进各项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在等待观望中错失改革良机,拖延改革进程。

第二,要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在简政放权过程中,不能局限在传统思维下简化政府组织层次,简化政府行政命令,削减职位等数字上做文章,而是要提高 “含金量”。要坚持问题导向,在组织的纵向职责匹配,横向职能分工上做文章,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情管好,在实现完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素质的同时,扩大组织的管理幅度。进而实现既保持政府规模的合理适度,又要基于科学依据保证人员编制的最低限度和限量。最终,打通政府决策部署和政策出台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提高简政放权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第三,要克服人才管理行政化、“官本位”倾向。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并不意味着优秀行政管理人才的流失。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关键在人。这要求在简政放权过程中克服人才管理行政化、“官本位”倾向。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人的解放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只有创造保证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制订完善人才政策,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以“有为体现有位”,才能充分调动人才创新创造的内在能量,从而营造引智聚才的良好环境。此外还需要注重提高基层公务人员的能力,鼓励各级政府工作人员“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第四,要确立改革的新理念与指导思想。简政放权涉及面广且内容庞杂,亟需确立新理念与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解决政府治理过程中的矛盾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这一执政理念为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为更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服务质量提升提供了指南,体现出党和政府遵循大道至简的理念、深度释放活力的担当,和始终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真切期望与向往的初衷。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简政放权的深刻革命没有“完成时”。这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简政放权的内涵和着力点,从顶层设计中为简政放权架构改革指南和树立愿景,从历史经验中总结简政分权实践经验和教训,从不同地区实践中提炼简政放权的思路和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把脉简政放权的问题和对策。通过向社会放权,规范政府行为,释放改革红利,重构利益关系,激发社会活力,简政放权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