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8次踏出国门,足迹遍布四大洲14国,在国外参加9场国际会议。在外访中,习近平与62个国家的领导人会面,就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重要议题发表演讲或者署名文章。
一年来,习主席讲述“中国故事”,阐明“中国机遇”,提出“中国方案”,表达“中国态度”,在国际社会刮起一股“中国风”。习主席向国际社会展现出大国风度,开拓外交新格局、深化务实合作、分享发展机遇,圆满完成了2015年让世界印象深刻的“路演中国”。
今天起,人民网推出“世界流行中国风,习近平这样‘路演中国’”系列报道。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在中国走向世界大舞台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友好交往的故事,铺就成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多次在演讲时深情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身边的感动”,用最具温度的语言,让世界读懂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是倡导者,更是践行者。从也门撤侨行动中的感人瞬间,到陕西梁家河村的今昔对比,他在公开演讲中的平民视角、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讲述友谊故事 拉近民众心理距离
“在不久前的也门撤侨行动中,中国军舰搭载176名巴基斯坦公民从亚丁港撤离,巴基斯坦军舰协助从穆卡拉港撤离8名中国留学生。巴方军舰指挥官下达命令:‘只要中国留学生不到,我们的军舰就不离港。’”今年4月习近平首次出访,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中,动情地讲述了这段见证中巴友谊的故事,感人至深。
今年5月,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讲到了“200多名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日牺牲在中国战场”的故事。11月,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讲到了青蒿素与越南的故事,他讲到:“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研究成果青蒿素,就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援越南而开展的抗疟疾药物研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习近平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的故事,有的甚至具体到个人,有利于拉近与被访国感情和精神上的距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交往方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