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为何今天中国要搞供给侧改革(3)

贾康:为何今天中国要搞供给侧改革(3)

通过供给侧改革释放中国经济潜力

支持经济增长特别是长期增长的要素,所谓“动力源”,在理论上分析主要是五个方面: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创新,制度。主要的国际经验都表明,各个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前,前面三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容易比较多地生成和体现出来。一般经济体在发展过程的初期与“起飞”阶段中,强调所谓“要素投入驱动”、体现为粗放发展,是和这有关的。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后面两项即制度、科技和管理创新方面,可能形成的贡献会更大,而且极为关键。时下热议的所谓“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就是指后面这两项能够给予的新支撑。

所以,中国新时期的增长动力构建,实际上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加上政治文明概念下的民主法治化发展过程中经济生活供给侧的五大要素,需合乎规律地优化形成升级版的混合动力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这几大要素都存在明显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需要通过全面的制度改革化解制约,特别是使后两项要素更多贡献出对前三项要素的动力替代效应,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微观主体的潜力,提高经济增长活力,也即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落在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上。

作为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我们要追求“追赶—赶超”、后来居上的现代化。过去我们更多依靠“后发优势”,现在必须努力转为更多地争取供给侧发力的“先发优势”,这样一个大思路定位必然是守正出奇,在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总体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在政府职能方面有意识地把总量型需求管理与结构型供给管理相互结合,特别是把理性供给管理作为“十三五”及中长期中国经济升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并紧密结合“有效制度供给”这一改革的关键。

(作者是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