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构建和谐的网络舆情传播生态
张真继
维护首都网络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问题并做出预警和有效引导的机制,对于首都的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北京市网络舆情生态传播系统研究”课题认为,目前网络社会正处于初创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以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舆情生态传播系统为工作目标,以监测、引导、疏通和规制为主要手段,使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与政府的工作目标统一起来。本研究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完善网络舆情生态传播系统治理结构。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有机融合的体制与机制,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情生态传播系统,是应对网络舆情的根本所在。参照现实社会治理的一般方法,结合网络社会“虚拟化”的特点,系统审视北京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和分工,完善网络舆情生态传播系统的治理结构,以收标本兼治之效。
第二,建立系统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针对网络舆情的开放性、直接性、多元性、突发性、破坏性、隐匿性及扩散性等特点,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和甄别分析机制,努力建立针对不同阶段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在网络舆情萌芽期建立适度的干预机制;在网络舆情爆发期建立积极的调控机制;在网络舆情扩散转折期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在网络舆情消散期建立必要的总结反馈机制。其中,网络舆情萌芽期是控制和引导网络舆情的关键阶段,如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准确预见网络信息中的部分舆情信息可能形成的关注效应,尤其是网民心理,就可以更好地实施引导疏通,使得网络舆情平稳有序发展。
第三,搭建智能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搭建具有网络舆情信息汇集、网络舆情信息甄别、网络舆情信息分析、网络舆情信息预警上报、网络舆情的引导反馈评估等关键功能模块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可有效提高北京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速度和质量。在此基础上,加强网络评论队伍建设,正确发挥“舆论领袖”作用;还可进一步聘请社会责任感强、政治觉悟高、沟通能力强的公民,担当网络舆情信息员、疏导员。
第四,加强制定网络舆情的相关立法。加快建立体系完备、可操作性强、程序简洁明快的网络舆情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舆情监督的法律责任,建立网络舆情生态传播监管机构,保持强有力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推进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制度,可以使“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公开”。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专家点评:
该课题(项目名称:北京市网络舆情生态传播系统研究;项目类别: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张真继)成果围绕“网络舆情生态传播系统”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文献研究、数据采集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推演、模型构建及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总体上按“从静态机制到动态机制,从宏观方针到微观指导,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实践”的基本思路逐步深化,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创新价值的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