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问题新探(3)

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问题新探(3)

——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撷英

首都经济在八大形态上优化升级

刘瑞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首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此,“推进首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课题回顾了首都经济结构调整的历程,总结了国外经验,提出如下主要观点:

第一,国际经验表明,首都经济单体最终形成首都经济圈。一个国家的首都经济体通常先经历极化效应阶段,而后在应对单体过大的问题下进入扩散效应阶段,经数次规划调整,最终在一定区域内形成首都经济有机群体。该有机体围绕首都核心功能形成服务、总部、知识、绿色、园区、临轨、临空和临港八大经济形态。

第二,北京首都经济圈实力较之于伦敦、巴黎、东京和首尔等并不逊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首都经济圈形成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第三,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以推动首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围绕形成首都经济圈八大形态来理顺北京经济结构调整思路。在京津冀区域内进行调整要有进有退,实现区域内的资源整合。

本课题提出了北京八大经济形态的发展路线图,具体如下:

服务经济:依照“三加强,四升级,五退出”发展路径,形成高中低合理配置的城市服务产业链。实现生活性服务业现代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融合式发展。

总部经济:依照“引入,发展,剥离,整合,外迁”发展路径,集中发展体现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国际交往等性质的总部机构,适度分流区域性和人流密集型总部机构。

知识经济:依照“产业链整合创新,资源均衡布局,科技创新联盟,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发展路径,推动京津冀教育科技协同发展。一般性和职业性教育要向生产基地靠拢,建立京津冀高科技产业联盟,实现知识资源的合理流动与整合。

绿色经济:依照“清洁能源,低耗设施,低排产业,低碳生活,高效合作”发展路径,建立京津冀标准统一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完善环境保护区域合作机制,以绿色金融体系促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促绿色发展。

临空经济:依照“京津冀机场功能重布局:商贸,服务,货流,客流功能齐备”发展路径,合理布局京津冀辖区的机场资源,确定各个机场的区域功能及周边区域功能。

园区经济:依照“创新创业双轮驱动,协同发展三化格局,联合共建四大版块”发展路径,化解中关村“一区十七园”碎片化、同质化问题,形成京津冀科技创新一体化新格局。

临轨经济:依照“多元融资体制,新型开发模式,安全舒适设计,轨道无缝对接,产业交通融合”发展路径,实现京津冀交通运输一体化,增加经济收益。

临港经济:依照“整合京津冀港口功能,建立一首双核两翼一体化港口群”发展路径,建立一个跨区域港口管理企业联盟,一个口岸通关模式,一个电子信息共享平台,一个集装箱运输网络保障实施。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专家点评:

该课题(项目名称:推进首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项目类别: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刘瑞)成果的主要建树是运用态势分析法,综合评估了首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结论基本正确,对走势的建议与现行政策基本吻合。突出的价值有:一是提供了一份比较详尽的几个主要国家首都圈的文献资料、经验概况和相关分析,对研究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二是提供了一份北京市八大经济形态发展路径的细微考察和详尽分析,对每一个方面的调整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