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心中的绿水青山是什么样子?(3)

习近平心中的绿水青山是什么样子?(3)

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长远之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然而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绝不是一日之功,这项长远之计需要我们不断转变思想、创新理念,并持之以恒付诸行动。

生态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它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多个国际场合,习近平都就绿色发展发出过呼吁。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对“两座山”论作出进一步阐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5年11月在巴黎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上,习近平提出,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生态的变化发展遵循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荀子·天论》中有言,“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对待生态问题和谐平衡的思想,正是根植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中。

如今,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未来五年,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这是延续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