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赤字率,承担更大支出责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针对当前既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又要着力改善供给侧两方面的任务看,财政政策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是必要选项。
“2015年,我国赤字率约为2.3%。”张斌指出,我国进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阶段,适当提高赤字率,有助于保障民生支出,开拓减税空间,为企业降低成本。“当前提高赤字率仍有一定空间,但‘阶段性’强调的是要把握力度,不会引发财政风险。”他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相比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的提法,今年的变化在于“加大”。
对于“加大”,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并不只是2016年的事情,未来五年的财政政策都将更加积极,更有力度。
“在整个‘十三五’时期,财政政策将会是持续加力的。”高培勇称,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不仅要在需求端管理发力,也要着眼于供给侧改革。如通过减税、结构性投资安排,推动供给侧改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