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从三个方面找准路径

供给侧改革从三个方面找准路径

近期,“供给侧”成为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通过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满足用户需求,引导消费,实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品、消费品生产大国,产品几乎占领全球市场,份额很大。但是我国产品质量不高,品牌不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瓶颈,造成了出口没有效益,国内巨大消费能力转向境外消费或在境内购买境外产品,尤其是跨境电商发展后,更方便了“消费能力出口”。这一方面加重了国内消费者负担,造成群众不满;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之时,正需要已经具备消费能力的强劲之马(需求),拉好中国巨大产能之车(供给),真正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驾马车(消费)。而此时却发现我们的车有缺陷,我们的“大马”只好打工,为别国经济拉车。这说明实施供给侧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探索建立起了庞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但是仍然不够完善,主要问题表现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出现了一系列产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形成了今天的供给侧问题。

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从深化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机制入手,维护市场秩序,解决供给侧问题,必须抓住以下三个路径: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维护市场秩序。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各个行业的质量和效率,而行业组织正具有这方面的强大功能。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实现行业自律,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共同维护行业标准和形象,其实就是提高行业产出的质量。行业组织约束政府行为,有利于规避投资冲动,防范产能过剩,避免无序竞争。近来,浙江宁波互联网金融企业———融信华创财富公司被曝董事长携款消失,与他一同消失的,还有公司账面上的1000多万元债权和5000万元资金。当地互联网金融协会宣布介入此事,称将尽力帮助融信华创和其投资者渡过难关,避免投资者损失进一步扩大,有力地维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形象。

但我国行业组织的发展仍然比较滞后,还不能做到自办、自管、自律。这造成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行业组织未能接权,简政放权无法更深入地进行。我们必须加快行业组织建设,使其具备监管行业的职责和能力。政府可以将国家宏观调控的产业准入预审权,交给行业组织,尽量避免政府的监管失效和盲目的投资冲动,使防范产能过剩形成长效机制。行业组织以大企业为主导,为了维护行业自身利益,一定会严格把控行业准入门槛,严格监管行业的市场秩序,政府只要管住大企业,通过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就能实现对整个行业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从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