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绰号”是百姓心中的一杆秤

官员的“绰号”是百姓心中的一杆秤

【事件介绍】

中纪委机关报:多听百姓起的绰号 可顺藤查贪腐

中国纪检监察报12月25日刊文《“绰号”见“民心”》指出,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多听听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便可管窥一豹,顺藤摸瓜,进而查明就里,惩腐肃贪。

文章举例,比如,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因为拆迁而被市民称为“李拆城”;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六朝古都被他“开膛破肚”,人称“季挖挖”;天津市原政协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讲究江湖义气,被人称之“武爷”……诸如此类,无需解读,谁都可以看出,这些绰号预示着官员的什么嘴脸。

文章全文如下:

绰号,也称外号、诨号。古今中外都有,男女老少有涉,褒贬俱存。百姓间互谓绰号者,习见。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却足以让“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比如,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因为拆迁而被市民称为“李拆城”;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六朝古都被他“开膛破肚”,人称“季挖挖”;天津市原政协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讲究江湖义气,被人称之“武爷”……诸如此类,无需解读,谁都可以看出,这些绰号预示着官员的什么嘴脸。

群众心里有杆秤,给谁起、为何起、起什么,绝对是一针见血,准确恰当。群众赏给官员什么绰号,完全是“脚上的燎泡——自己走出来的。”对于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多听听百姓给自己起的绰号,就可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多听听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便可管窥一豹,顺藤摸瓜,进而查明就里,惩腐肃贪。如此,方能及时表彰优秀干部,惩处贪腐官员。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