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绰号”是百姓心中的一杆秤(5)

官员的“绰号”是百姓心中的一杆秤(5)

【启示与思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官员绰号往往是群众对官员形象的另外一种概括,从某种程度反映出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出现了“偏差”,应该及时纠正,发现问题。否则,绰号就会变成腐败的信号。纵观这些落马官员的“绰号”,往往都是把上项目、搞工程作为增添政绩和仕途升迁的手段,抑或是通过秀“爱民”、秀“清廉”、秀“简朴”等捞“名声”,更有甚着是借着人民赋予的权利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等原因得来的。

面对形形色色的“绰号”,领导干部必须有所警醒。既不能沽名钓誉主动捞“名声”,更不能对群众送上的“绰号”盲目沾沾自喜。要时刻把群众对自己的态度作为评价自己工作得失一面镜子,对群众以绰号、民谣等方式口口相传的问题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并解决隐藏在其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群众的诉求,了解自己的工作是否合乎民心民意。

不可否认,在官员的绰号中也有满满的正能量,比如“活菩萨”孔繁森、“女包公”任长霞,这些都是人民对他们一心为公、执政为民的肯定与敬重。但是绝大多数的绰号指向的是一些官场陋习和一些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暴露的是这些官员对权力使用中出现的偏差。因此,相关部门不妨把小绰号也当作一封“举报信”,本着“不漏一人”的态度,抓早抓小抓苗头,以免将来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也应该把这些“绰号”当成一面镜子,对照自身,把绰号的警示牢记心间,做一名真正为民的好公仆。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