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之乡如意春风催快马;将军故里赏心桃李沐朝阳!”在这年末岁首、元旦来临的日子,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干部,有幸生长在家乡、学习在家乡、思考在家乡、工作在家乡、奉献在家乡的我,当以怎样的姿态将家乡的建设和自身的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以及精神状态有机结合起来,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呢?共同进步,是我们我们党员干部职工共同的出发点、聚焦点和归属点,共同把家乡建设成为更加美丽富饶的人间天堂。
建设家乡需要投入身心热爱家乡!
立足实际,分析现状,展望未来,我们首先要在关于“家乡”一词的理解上形成共识。“家乡”是广义的,我们不要狭隘的去理解她。我们的心态千差万别,我们的表现良莠不济,我们的能力高低不一,我们的成绩有优有劣,我们的口碑有好有屁。但是我们不需要有信息和勇气、斗志和毅力,去研究、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发展、去创业,无论是本土出生的也好,是远道而来的也好,在哪里工作,就要把哪里当做我们的第二故乡,从而努力建设我们的家乡、建设我们的家园、建设我们的家庭!要把工作单位所在的地方当做家乡来尽心竭力地工作,时刻保持上进、勤勉的工作作风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这里喜度时光。
建设家乡需要竭诚奉献一如既往!
据遵义府志记载,西坪在17世纪早期,“天官”李先立回到笔锋山下,装几车石头“荣归故里”,以尚学和睦解决争端,创“北山书院”收徒授学,设“义仓家仓”拯济灾民,因为他的教化,那些岁月,西坪“无一二里地无”诗文“诵读之声”,三十六村邻人因此公赠他一块“淳厚人家”的匾额风雨几百年让人缅怀瞻仰。为官也好,为干也好,为师也好,为学也好,为农也好,清官典范李先立就是我们的榜样,对待贪赃枉法的小官他就是无畏的,他回乡后教授乡邻、青衣素食、淳厚为人、无怨无悔,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无私无畏和无怨,就是不要存私心,不要畏惧困难和回避问题,不要埋怨这里交通闭塞、山高路远、条件简陋,不要埋怨这里经济基础薄弱,不要“慵懒散慢浮贪”、假公济私、不思进取甚至无端的哀伤。摆在我们面前的种种现实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畏惧、喘息、懈怠甚至依赖等心理,我们的上上之策就是要像出生于此的抗日名将陈铁将军那样,将扶贫攻坚的战斗打响,意气风发、热血满腔,爱国爱家、勇赴疆场,谋求出路、迎难而上,竭诚奉献,一如既往!
建设家乡需要敢想敢说敢做敢闯!
无论历史多么悠久,我们决不能抱着已经远去的、至今尚需进一步考证、挖掘、充实和丰富、完善和发展的那些古人的片言只语来炫耀,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将文化挖掘、传承和发扬;我们广大山区丰富的溶洞资源、峡谷风光“尚处深闺人不识”,有待我们揭开她焕发生机与全县、全市、全省接轨的模样;那些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有谁去系统采访、搜集、整理成章?我们的乡村旅馆建设虽然已经起步但是尚缺乏文化内涵,我们的万余亩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管理步伐、规模、档次、效果、经验也没有紧紧跟上……如何敢想敢说和敢做,并言行一致,也需要我们每一名干部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认真的思考、大胆的创新、不屈的前进和自觉的担当。
建设家乡需要始终牢记实干兴邦!
要有信心决心和恒心,相信家乡一定能建设好发展好,要在对自己说“我能行”的同时对自己说“我要怎样干”、”要达到什么效果、做出哪些成绩、树立什么榜样。“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早入门。天道酬勤是王道,唯有爱拼才会赢!”只有不断进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滴水穿石、绳锯木断般坚持才有胜利的可能和希望,实现改变家乡面貌的抱负和理想!要加强学习才能正确领会政策和准确把握精神,才能科学实施环保,才能自强不息和自律、廉洁,爱惜荣誉、珍惜机会,热爱工作、注重道德,体现我们光明正大、坚持原则、遵纪守法的风格、魅力和刚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天空未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在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让我们迎着地平线上那一轮喷薄欲出的朝阳,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守住我们的道德底线、坚持我们的做人原则、维护我们的干部形象、奉献我们的青春才华、走出我们的精彩人生、贡献我们的智慧力量、谱写我们的崭新篇章!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