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这无疑将中国30多年的经济发展实践和思想理念,上升到理论层面和学科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巨大创新,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月26日,第二届中青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讨会在京召开。围绕“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主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广州大学等多所全国重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一座“理论灯塔”

高翔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绩卓然。这期间,中国学术解放思想,学术空前活跃,大量新的领域被开辟、新的学科生长点产生,和西方学术展开了全方位的互动与交流。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在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灯塔。

高翔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没有过时,仍是照耀哲学社会科学前进的指路明灯。学者在研究中,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及其科学结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立足中国国情,立足当代实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探索,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经济学理论成果,已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顾海良看来,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化学说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必修课;第二,用政治经济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解释;第三,在当前的中国实践、中国制度、中国力量中发掘中国智慧。

继承发展创新

高翔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这几十年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这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益于能够不断创造历史的辉煌时代。

学者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中实现的。例如: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对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创新,对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原理的继承和创新,对关于社会再生产和社会主义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原理的继承和创新……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获得了巨大提升。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要加强新的方法、理论,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规范研究、实证分析;加强对微观、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再研究;建立以《资本论》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系统地科学阐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第二,对社会主义研究的核心,要放在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研究上。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两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同时实现公平、正义。

在南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逄锦聚看来,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需妥善处理五个“重大关系”,即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借鉴人类文明与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的关系,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与适合时代特点的关系,坚持中国特色与走向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充分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