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维方式 提供政府话语新供给(2)

转变思维方式 提供政府话语新供给(2)

其次,由命令式思维转变为同理心思维。思维方式转变,会带动话语方式的相应转变,而话语方式的转变,又可以带动治理方式的转变。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这一旨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推动政府文风在这几年发生了显著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国际国内各种场合的发言都体现出了鲜明的语言风格。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官员表态中,也可以明显感受到话语方式的转变。

最后,由被动回应式思维转变为主动阐释式思维。近年来,政府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常常是把对方当成对手,有问立刻答、有问必答、对方赞成的立即反对,这是一种典型的“应激心理”,带着这样的心理和媒体打交道,肯定是被动的,结果就是被记者牵着鼻子走。事实上,这是一个解释权竞争的时代,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给出的解释却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你不去给予解释,别人就会去给予解释。因此,无论是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中,还是在国际国内政策的贯彻实施中,都要坚决主动地争夺解释权。

争夺解释权,不仅要提供事实,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提供观点,表明态度是观点,是否赞成是观点,提供背景是观点,提供措施也是表达观点。有一个著名的公式:“Q=A+1”,“Q”(Question)指的是“记者的提问”,“A”(Answer)指的是“回应,解答”,“+”指的是“桥梁”,“1”指的是“观点”。这个公式说明,当记者提出一个问题时,需要在回应记者提问的同时,加一个桥梁,巧妙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接受记者采访,不是为了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因此,一定要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供观点性内容,做到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创新对外话语体系。

(王彩平,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