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三要点(2)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三要点(2)

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特色

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它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十年实践中,虽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行整体研究的问题也进行过一些讨论,但从实际效果看,这个问题并未得到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一是对这个新建立的学科特色缺乏敏感性,未能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原来按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设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二是受原有学科知识、学科背景的限制,不愿进行必要的学科知识的转换,安于“就汤下面”;三是关于学科整体研究特色的讨论,意见过于宽泛,把不同层次的问题编织在一起,使人难以捉摸和把握。

学科特色是学科本质的外部表现。如果不具备学科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没有设置的必要,建立起来后,也只是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甚至相近学科的重复劳动。果真如此,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行整体性研究,一要提高认识,由不重视到重视,思想先行就好办;二要解放思想,破解因循守旧的禁锢;三要加强团结,通力合作,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部各二级学科的特定地位及其内部联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相近学科的外部联系,着力探索、发现凸显整体性特色的要素和机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概括,逐步形成带规律性的理论结论。较长时期以来,有学者倡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开放性,鼓励多学科专家加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对于避免自我封闭、凝聚更多学术力量,特别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研究和分学科的专门领域研究相结合、实现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统一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要掌握好“度”,不要因此忽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的专门领域、专业特色,否则就没有所谓相对独立的学科,因为学科本来就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