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三要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三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过十年建设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教材、教师、教法、教研、教点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实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有效发展、协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发挥思想罗盘作用。为此,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更上一层楼”,下功夫、花力气,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迄今为止,唯有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其他任何理论体系、任何世界观和历史观都不可能有的价值功能和科学功能的完美结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即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学术研究、理论教学、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

从现实情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邓小平同志的预言——“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正在日益突显出来。另一方面,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所讲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也在讲马克思主义,但他们讲的马克思主义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心里并不信。我们要打心眼里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真理。在真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坚信,也就是说在风平浪静情况下,真信容易,但在大风大浪情况下,真信就不容易。所以,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做到坚定不移。”

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反对几种错误观点:一是割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科学只有同意识形态相分离,才能保障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要保持它的科学性,就要淡化其意识形态性。二是鼓吹真理多元论,宣扬真理是多元的,彼此“平权”,不存在谁指导谁的问题;称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学派,谈不上对其他学派的指导。三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三种错误观点,第一种旨在制造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对立,要害在于妄图把马克思主义排除在科学之外,又以客观主义的虚伪口号从科学中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第二种旨在制造认识领域里的混乱。真理绝不是多元的,所谓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会有深浅、宽窄的差别,但不可能有正确或错误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同时都是真理,所谓真理多元是荒诞无稽的。第三种不过是老调重弹,其所谓的根据就是“时代变了”。然而这种根据恰恰不能作为根据。因为,时代的根本性质,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并没有变,改变的只是具体的时代条件、政治形势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