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赋予了新的内涵。
用五大发展理念拓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思路
五大发展理念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现代化、提升各类主体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都提出了一系列新标准,促进全面深化改革达到新境界。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深化改革新的任务要求。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必然要求对作为上层建筑的制度体系、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调整,构建更加有利于新发展的制度平台和制度空间,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导向。通过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相结合,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逐步形成完善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有效解决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形成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构建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利于更好融入世界、形成开放型经济、提高国际话语权、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建立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促进人民团结、实现共同富裕。
五大发展理念确定深化改革新的标准要求。五大发展理念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具有重要着力点。从全面深化改革看,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衡量标准,判断一系列改革措施成效、判断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否走向现代化的基本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细化、量化的标准要求。这就可以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建立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印证的深化改革评价标准体系,判断释放激发全民创新活力程度,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形成创新的环境氛围、拓展鼓励创新的平台和渠道;判断各个方面发展的协调和平衡程度,有针对性地得出结论、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形成平衡的发展结构;研判生态文明建设形势,通过改革进一步强化制度的激励和约束功能,更多更好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分析影响扩大开放的症结,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认清社会民生建设现状,拿出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更加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