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设计更加稳定的制度安排,形成新的制度框架
传统上为了更好的实现国家治理,整个社会实行单位制。通过这样一个制度可以保证党的方针政策从中央到基层能够全方位的落实。但是今天中国的社会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大量民营企业在涌现甚至远远超过国有企业的数量。社会上的各种组织也不再只有公共部门,还包括很多第三部门,如各种NGO(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在基层农村也存在村民自治中两委关系的协调。此外,如何缩短各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距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目前面临的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最高层倾听到最基层的声音,怎样有一种更好的新的模式去反应问题并得到有效解决,也是各地方在积极探索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改变治理观念,随之就是不断探索治理方式。普适性的模式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创新的机会很大,另一方面探索的成本也不低。
五大发展理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上来,因此,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中有许多具体目标的展开。这次《建议》中特别提到了推进创新,指出了我们今后需要转变的方向。比如在经济环境上,之前我们总是强调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吸引技术,等等。但是现在我们需要融入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中。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没有国内国外市场之分了,也不排除一个中国的企业主要开拓的就是国外市场的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具体的规划任务,还是要有很多调整。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有一个坚强的党的领导作后盾,有一支优秀的党政干部队伍,国家的治理理念也一直走在前沿。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些年取得的成果很多是依靠优秀的党政领导干部的智慧决断,很多东西并没有制度化,成功背后存在着一定的偶然因素。我们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外,如何将先进的观念、包括经验教训制度化,使偶然性的因素越来越小,必然性的因素越来越大,这就是我们之后进步的方向和挑战,这也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所希望形成的一个比较稳定的制度架构。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人民论坛记者申唯佳采访整理)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网, 2015年11月3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