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中国城市化内涵的三大元素

凝练中国城市化内涵的三大元素

新型城市化在普适意义上的三大元素:谋求城市发展的“动力”,坚守城市发展的“质量”,维系城市发展的“公平”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21世纪影响人类的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一是中国的城市化。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常态下如何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等世界难题,其基本出路的重大选项之一,就在于中国的新型城市化。难怪有人直言: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

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的世界发展历程,主要靠两个车轮的共同推进,一个是积极推进工业化,另一个是积极推进城市化,此二者像双子星座一般,互相促进,互为支撑。工业化的整个历程,既显示出人创造财富的有效性,也揭示了人对自然的掠夺性。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全球承载力的20%,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传统工业化高歌猛进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深度的生态退化,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加以摈弃,代之而起的是目前所提倡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车轮正从传统工业化转变成新型工业化,那么另一个车轮也必须从传统的城市化转变成为“新型城市化”,唯此才能担当起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达成上述“两大车轮”的共轭对称,中国的“新型城市化”必然应运而生。

中国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好对应着“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瓶颈约束期,表现为“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效率与公平需要调整和重建”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发展阶段,中央不失时机地把握战略机遇,总结历史规律,提取理论精华、部署具体任务,显示出改革开放在新时期的拓展与深化。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面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所处阶段、成功实践、面临问题和应对方略,抓住了城市化是打造先进生产力平台、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这个核心问题,面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主要矛盾,提出来一整套解决难题的组合拳,在统筹上下功夫,在理论上求创新,在战略上谋突破,着力提高我国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从而凝练出新型城市化在普适意义上的三大元素:谋求城市发展的“动力”,坚守城市发展的“质量”,维系城市发展的“公平”。

什么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有效推进生产力发展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动力。当前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及智慧城市、“互联网+”、生物医学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正在形成城市新一轮发展的推动者。

什么是城市发展的“质量”?城市发展不能以资源、环境、生态等自然资本的过度消耗为代价,不能以牺牲城市安全和人的幸福为代价,也不能仅仅以数量、规模、速度作为业绩的度量,而应是以建设绿色城市、宜居城市、海绵城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以提升整体生活质量和社会道德水平为标志的城市内涵式表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