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指南

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指南

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显著亮点,是贯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一根红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因此,五大发展理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指南。

创新发展理念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所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行动,需要完善的制度规范行为,需要新的技术提供支撑,需要新的文化提升境界。具体来说,创新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多层面的创新。理论创新,是形而上之思层面的创新,对形而下之行具有先导作用,是科学决策和正确行为选择的行动指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引领。制度创新,是指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创造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模式,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创新,可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持续的制度动力。科技创新,主要指创造和运用新知识新科技,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提供新服务的创新,极具核心竞争力,可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可缺少的科技支撑。文化创新,是指在文化传播、交流、融合和碰撞过程中所实现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为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懈精神支撑的源泉和动力。可见,发展理念的创新,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提供了多方面的动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

协调发展理念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全面小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得到协同推进的小康,是“新四化”同步发展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得到均衡发展的小康,也是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时得到增强和提升的小康。所谓“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同步发展,需要协调诸多方面的相互关系。具体而言,既需要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也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更需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推进。事实告诉我们,工业化和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孪生兄弟”,其深度融合,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方向与内在动力。城镇化,蕴含着不可估量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无以替代的重要载体。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基础力量和基本支撑。只有不断协调“新四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推进其同步发展,这也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某种程度上说,小康能否如期实现,关键看落后地区农村的小康能否如期实现。在此意义上,只有以协调为着眼点,才能使城乡区域得到均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国家硬实力,也离不开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软实力。只有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才符合全面小康的内在需求。

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有道是,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为公平的公共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系统日益破坏的严峻问题。在此情况下,人们发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呼声。人们对优美环境的要求愈益强烈,从而使美丽中国建设直接成为事关全面小康发展目标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实际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制定绿色惠民政策,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为此,就要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贯彻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中,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发展势头,严守生态发展的红线。在此意义上,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既是时代所需,也是大势所趋,更是客观所求,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