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军队干部的“后路”问题?

怎么看军队干部的“后路”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特别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队一部分干部对个人“后路”的担忧越来越突出。有的担心自己没有专长,将来转业没人要;有的认为,即使有点专长,部队讲的知识化、专业化与地方讲的知识化、专业化不同,到地方也不对口;还有的特别担心转业回去安排不了干部职务,感觉前几年是职务低的问题,现在和以后是干部职务能不能保得住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怎样正确认识和解决呢?

要破除“后路”靠政策“保”的旧观念,适应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新形势。有的同志总是期望上面制定某种政策把“后路”保住,干部制度一改革,就觉得自己的“后路”失去了依靠,这实质上还是过去那种“铁交椅”、“终身制”的旧观念在作怪。对此,我们应该识大体、想全局,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认识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特别是干部制度改革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希望所在。地方干部制度改革,不是堵住了转业干部的路,而是纠治了懒人、庸人、无真才实学的人的“病”。地方干部不坐“铁交椅”了,军队干部还想坐“铁交椅”是不切实际的。那种转业安置靠政策“保职务”的思想,显然不符合改革潮流。党和国家历来对军队干部是非常关怀照顾的,妥善安置转业干部已经在《兵役法》中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但我们不能把国家对军队干部的关怀照顾,理解为到哪里都要给个“铁交椅”坐,一定要认清干部制度改革与个人出路的关系。国家的前途在改革,个人的前途也在改革,只有先去关心、支持国家的改革,才会有个人的前途和出路。

纠正“部队学的到地方用不上”的片面认识,树立搞好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如果说军队工作与地方工作“隔行如隔山”,那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没有看到军队工作与地方工作还有相通的一面。军队干部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比如,军队干部有顽强的战斗作风,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工作经验,等等。这些基本素质,同样是做好地方工作不可缺少的。只要我们继续发扬军队工作的优良传统,用钻研部队工作的精神去钻研地方工作,就一定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我们既然能从一个老百姓变为合格的军人,也一定能从一个合格的军人变成地方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还要看到,尽管军队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与地方干部的要求在内容上有些不同,但部队学的知识却可以为尽快学习和掌握地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驻西北某省部队2010年到2015年转业军队干部3570名,有3400余名很快适应了地方工作,其中1800余名成了本职工作的内行,得到提拔重用。这充分说明,适应地方工作并不那么难。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