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严三实”  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坚持“三严三实” 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摘要:地位如同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人们的灵魂。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牢牢记取并认真践行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 看轻个人进退得失,看重党和人民事业,把个人的一滴水溶入集体的汪洋大海,发光发热,建功立业,从而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编者按: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全国党员干部群众按照《方案》要求积极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宣讲家网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推出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系列评论,促进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落实与深化。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本网根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推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的系列评论,供大家参阅。

如何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地位,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它是人的社会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地位观是人们对职位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地位观与权力观、利益观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又各有侧重。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

有作为才有地位,党员干部的地位是干出来的,不是争出来的。古人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有没有地位,不取决于职务高低,官大官小。如果身居高位而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官位再大,在老百姓眼里也是没地位的,在历史的记载中更是没位置的。反之,为老百姓多干实事,为经济发展多干大事,为社会进步多干好事,不论职位高低,在群众心中也是有地位的,留名史册自是不言而喻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苏东坡带人修的苏堤,白居易带人修的白堤,杨贵牵头修建的红旗渠,焦裕禄为兰考人引种的“焦桐”,谷文昌带领种植的木麻黄林,杨善洲留下的青山绿树,至今都在发挥作用,造福人民,他们不仅在人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个人也彪炳史册。开封包公祠大门的对联写道:“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涯伟业尚待后贤。”这是称颂包拯的,同样也适合于一切有所作为的先贤。无论何年何代,何党何派,有作为的好人、好官都是受人敬重、被人纪念的。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鲁迅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的死掉了。”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应向这些先贤学习,见贤思齐,努力拼搏,有所作为,用突出的政绩,服务人民,改造山河,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待。

党员干部要为党争地位,不为个人争地位。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同样道理,共产党员不为个人争地位,要为党争地位。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为党工作,通过实际行动树立党的威信,为党争地位。党有没有地位,取决于每个党员的努力程度。如果每个党员都能以模范行动为党增光添彩,党的地位就会巍然屹立,谁也无法撼动。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位翻身得解放的农村老大爷专程到县城,买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挂像,当售货员告诉他只有毛主席、没有共产党这个人时,老大爷很不高兴地说,我们村里就有好几个共产党,怎么说没有共产党这个人?由此可见,老百姓认识共产党往往就是从身边的共产党员开始的。在群众的眼里,每个党员的形象与党的形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员的形象好,党的形象就好,党员的形象差,党的形象就差,党员有地位,党就有地位。反之亦然。只有每个党员都为党争地位,党的地位才会高,党的形象才会光辉伟大。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张小青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