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将军何以“屈居”

二大将军何以“屈居”

——谈错误的客观性

摘要:不知有错、死不认错,很显然是违背人类思想发展规律的。可值得警惕的是,迄至今日,失误在一些人那里仍然讳莫如深。

在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嵩阳书院里,有两棵不知年岁的参天古柏。相传,它们曾分别被汉武帝敇封过“大将军”和“屈居二大将军”。“二大将军”即第二大将军,为什么还叫“屈居”呢?原来,这里有一个传说:

有一年,汉武帝到嵩山封禅,驾临嵩阳书院。那棵“大将军”,生长在院门口,汉武帝一进门便看到了,道了一句:“好一个大将军!”跟随官员赶忙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大将军”封号。进入院内,汉武帝朝里一望,好家伙,还有一棵柏树,比刚刚受封的那株更高大。稍逊一些的有了封号,更高大的自然也该封呀,要不,如何体现“皇恩浩荡”?这下子,汉武帝犯难了:“大将军”已经封了,再封个“大将军”有点俗,显得皇帝忒没文采;封个“二大将军”吧,又显得皇帝有不公道之嫌。不过,皇帝就是皇帝,汉武帝虽然“略输文采”,但脑子转悠得也是够快,当即想起了“屈居”二字,立马说道:“只好‘屈居二大将军’啦!”

4800555727900528183

“皇上圣明,‘屈居’二字用得好!‘屈居二大将军’封得好!”

“好!”“好!”“好!”

在马屁精们一片叫好声中,“屈居二大将军”遂成了定局。

既然明知“屈居”,为什么还要让人家“屈居”?就是因为掌握敇封大权的人是皇帝,是真龙天子,位尊九五,开口金科玉律,错了也不能纠正,并且从来不会有错,说你啥你就是啥,说你“屈居”你就得“屈居”。翻看一下中国的历史,只要当了皇帝,权力就是至高无上,莫说错封一树不甄别,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不感冒”,赐你鸩酒、黄绢带、牛耳刀,让你来个自我了断,你也得“谢主隆恩”,遵旨照办。我认为,这种现象叫“不认错瘟疫”。就是说,这种不认错误是一种传染病,在中国的朝廷、官场上传染了几千年,主体人权力越大,危害越大。汉武帝本人就是一个典型,他在位期间,崇信不老方术,八面立祠,四方奉祀,神鬼当道,把好端端的一个“文景盛世”推向了迷信盛行。尤其当发现方士少翁在牛腹中藏帛书欺骗他之后,他把少翁杀了,却让人谎称是“误食马肝中毒而死”,仍然执迷不悟,直至临死也不认这壶酒钱,是一个典型的不认错病号。

即使头脑清醒之人,有时也会患不认错病。《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月夜,曹操坐在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面对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覤乌林,四顾空阔,曹操心中非常高兴,把酒祭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持槊立于船头对诸将说:“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

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就是曹操那首著名的《短歌行》。

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

就在这当口,一位叫刘馥的大臣不看火候,提了个建议:“‘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曹阿瞒正在兴头上呢,听了此言,不禁大怒:“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刘馥当即没了性命。

曹操在古代君王权臣堆里,应归于明主之列。但这里却因为人家提了一点相反意见,便痛下杀手,故历来为不认错论者所诟病。

不知有错、死不认错,很显然是违背人类思想发展规律的。可值得警惕的是,迄至今日,失误在一些人那里仍然讳莫如深。据说,广东的一座政府机关大楼里没有15层。这令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15并非4、14这类不吉利的数字,为何偏偏少了这15层?一番研究后,人们方才大悟:“15”乃是“失误”的谐音,没有“15”就是“没有失误”。企求无过,竟然寄托于一阿拉伯数字护佑,足可见唯心主义思维的荒唐。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人的思想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由于种种客观条件对人类认识的限制,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矛盾展开及暴露也有一个过程,加上人的认知受着自身生理状况和精神状况诸如年龄、素质、知识水平、思想方法等限制,在复杂多变的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有限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差是在所难免的。也就是说,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错误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以为自己不会有错误,或者以为错误改掉了便不会再生了,未免过于天真;错误如同秃儿头上的虱子,明摆在那里,死不承认,掩耳盗铃,更只会让人笑掉门牙。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步,再不会有出息;一个民族要是如此,只会落后,枉谈进步。因此,早在二千多年之前,老子就有一则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说的就是要把自己作为最强的对手,这话是非常睿智的。人的认知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错误,好比韭菜生长,除非人死灯灭彻底刨了“韭菜根”,否则就要长出苗来,割了一茬还会长另一茬。唯有正视问题,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才能不断深刻、不断接近客观世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关键体现在战胜自我上,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正视自身错误、战胜自身错误。一个正常的自尊自重的人是这样,一个健康的自信自强的民族同样也是这样的。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