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3)

2016年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3)

东亚形势——

日本安全角色转型,增添地区安全隐患

张薇薇

2016年,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仍可能执念于推动修改宪法外,日本在安保领域的活动将主要围绕落实去年4月签署的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和9月国会批准的新安保法案展开。

美日防务合作可能进一步升级。新版《指针》对美日同盟的目标、运作范围、内容等进行了全面更新。去年11月,“联盟协调机制”正式设立,该机制为常设机构,由两国政府多部门共同参与,目的是提升自卫队与美军从“平时”到“战时”的一体化运作能力。今年1月,该机制将举行首次桌面演练。美日在网络、太空等新战略领域的合作也将同步升级。

3月,新安保法即将生效。新法案取消了“周边事态”的地理限制,代之以“重要影响事态”,还规定自卫队可参与联合国维和框架以外的维和及多边安全合作等。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可能进一步介入南海争端。此外,去年2月,日本修订政府开发援助(ODA)大纲,明确将强化ODA的“战略性使用”。这就包括以ODA的名义增加对菲律宾、越南乃至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支援力度。

难民危机——

政策与现实背离,消除危机需抛弃一己之私

金 玲

西亚北非之乱导致欧洲经历了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难民潮”,也使欧洲面临一体化以来最严峻的危机。成员国围绕难民危机应对方案陷入严重分歧,多国已相继启动边境检查机制,申根协定岌岌可危。2016年,一方面是欧洲难民政策收紧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却是地区冲突不断加剧可能引发更多的难民寻求国际庇护。

步履艰难的难民分配方案和日益上升的极端民族主义力量,巴黎恐袭和发生在德国科隆跨年夜性侵事件,使德国和欧盟倡导的对难民“开门政策”面临重重压力。尽管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巴黎、柏林和布鲁塞尔都在第一时间表示“不能将难民危机与恐袭和性侵事件直接联系”,但毫无疑问,欧洲政治精英和民众的神经已高度敏感,难民问题已成为与欧洲安全高度关联的议题,围绕难民问题的辩论已高度“政治化”。新年伊始,向来对移民和难民持开放立场的北欧国家,纷纷重设边境,难民政策收紧已成必然。

西亚北非地区陷入持续动荡,尤其是叙利亚内战和“伊斯兰国”的崛起,是造成欧洲难民危机的主要根源。当前,尽管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进程已经启动,但美俄地缘政治博弈和地区大国领导权之争的现状,以及长期存在的宗教矛盾都很难改变。

2016年,世界可能会目睹更多因为难民问题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小艾兰事件”如果一再重演,将严重拷问人类的根本价值和联合国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为避免难民危机成为全球之殇,各国应抛弃一己之私和零和思维,携手推动地区政治和解进程,消除难民危机的根源。

网络安全——

规则制定仍是较量重心,中国力促对话磋商

徐龙第

2015年网络恐怖主义有明显增强之势。2016年,不同类型的网络威胁均有可能再次发生,而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以及国家间可能的网络博弈尤其值得关注。

2016年各国仍会通过立法、技术投入、人才培养、建章立制、国际合作等多种措施,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发展利益。其中,网络规则的制定仍是国际博弈的重心,但在多个维度上存在不确定性。例如,互联网名称和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的管理权移交工作能否在2016年7月顺利完成仍存变数;国际上迄今仍无打击网络犯罪的普遍文件或协定,这方面能否有所进展尚不明朗;在规范国家网络行为问题上,各国能否迈出新步伐也未可知。网络冲突、竞争与合作将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表现出来,这可能成为各国网络关系的常态。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涉网活动,特别是网络规则的制定。从在联大提出《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到连续在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致力于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2016年,中国仍将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次上开展多样化涉网对话和磋商,增信释疑,推进务实合作,提升网络能力,维护网络安全、发展和治理利益。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