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思维看待结构转换期(2)

用新思维看待结构转换期(2)

驾驭大国经济应注意思维理念问题

驾驭大国经济的平衡之道要注意以下几个思维理念问题:

更加注重规模平衡,高度警惕缺口风险

大型经济体应该是一个平衡体,一旦出现了缺口一定要想办法填补,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近来中国经济遇到的一些问题,与缺口管理不到位有关。缺口之一是净出口下降产生的缺口。金融危机后,净出口对GDP贡献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了负贡献。刚开始,我们主观上判断可以通过拉动内需来填补净出口所产生的缺口,但对于如何从战略上启动内需并没有前瞻性考虑,以致于大量短期应对措施仓促上阵。缺口之二是投资缺口。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的“4万亿”投资计划,到了2011年突然急刹车,导致投资出现缺口,形成巨大的纵向市场收缩与横向波及效应。2010-2014年,投资增长的速度不断下降,尤其是政府投资突然减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减弱。而观察美国在经历4轮量化宽松政策(QE)后,退出QE以及之后的加息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缺口之三是消费缺口。从道理上说,在出口萎缩、投资下行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增加消费来弥补缺口。2012-2013年,控制政府消费性支出是完全正确的决定,但我们没有同步启动私人投资与居民消费来弥补由此形成的缺口。

更加注意总量和结构的平衡

大国经济体不仅有总量的问题,更有结构的问题。有时会出现结构不合理,甚至在总量过剩的情况下的结构性短缺。考虑大国经济不能简单地看几个总量指标,要透过总量看结构。以钢铁产能过剩为例,2013年全国钢材产量为10.7亿吨,受制于技术水平,钢材出口量仅为6234万吨,但同时还有大量高端钢材依靠进口,如新能源汽车、高铁、大飞机、航天、船舶等重点领域的关键钢材,高标准模具钢、特种耐腐蚀钢等高端钢材产品等仍然不能自给。类似的情况也普遍存在于许多其他行业。我国目前是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短缺,仅仅控制总量,解决不了问题。从产能的结构来看,政策选择应该是有保、有压、有增、有减。

注重借鉴西方经济理论与经验和走中国特色道路的平衡

很多人拿西方经济的理论来衡量中国经济的现实,也会产生“水土不服”。以去杠杆的政策建议为例,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宏观经济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杠杆特点,所以判断杠杆率是否过高是很困难的。但一些研究报告不顾中国实际情况,直接拿中国的数据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一旦某个或某些指标的数值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就得出杠杆率过高的结论。殊不知中国经济的很多特点并不同于欧美,以央行资产负债表特征看,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扩张很大程度上是由外汇占款、存款机构缴存的准备金等负债端驱动的,与美国联储的资产扩张有很大的不同,在货币杠杆的判断上就几乎没有可比性。当前不能简单地说中国经济的负债率太高,更不能采取急功近利式的一次性去杠杆。事实上中国目前面临很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如果杠杆率在短时期内下降到西方学者给出的经验数据,可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注重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传统干预方式和市场预期管理的再平衡

作为大型经济体,在已经全面融入国际市场的情况下,必须遵守国际市场的有效经济规则。三十年改革实践证明,市场化方向不可逆转,经济总量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政府的主导地位必须逐渐淡出,市场将扮演基础角色。通过本轮股市的波动我们可以一窥市场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和当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首先是政府要逐渐退出竞争性经济领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作用,同时转换政府职能,解决政府管理缺位和不到位问题。

对宏观经济的常态调控还应该借鉴预期管理方法,如果经常采取让市场措手不及的神秘管理方法,会放大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也无法取得预想的效果。直接调控的成本代价太高,有时会带来一系列后遗症,大型经济体在市场发挥基础作用的时候,更应该注重预期管理,引导市场的预期。近年来,美联储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前瞻性指引,对开放的大型经济体,预期管理比直接干预更加有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