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冲破“问责尴尬”之藩篱
问责是现代政府强化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问责制度从建立到发挥作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冲破问责尴尬的藩篱,在既有政治格局中实现有效的制度平衡。
化解问责的尴尬,必须通过制度建设科学配置权力,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规范,进一步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抓好法规制度的系统配套,特别是注意保持制度建设与责任追究政策、法规的有机统一,保持上下位制度和同位阶制度之间的衔接匹配。
在问责的具体实践中,问责尴尬的有效化解,关键在于各利益攸关方乃至社会公众的积极监督。真正有效化解问责的尴尬,必须建立起透明公正的监督体系,确保问责行为合法、程序合法和方式合法。
在问责效果的利弊权衡中,必须正确理解制度的刚性穹顶。面对复杂的国情和繁重的政务,必须依法行政,创新服务,稳中求进。为正向激励官员有效作为,对于锐意创新的官员应该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对于在行政过程中非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犯错的,应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责任追究。但必须注意的是,这里的责任减免须是在法律框架下的责任减免,是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的责任减免。
(作者为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