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的精神力量(3)

摆脱贫困的精神力量(3)

——学习习近平《摆脱贫困》

精准意识

扶贫必先识贫。贫困是一个结果,导致贫困的原因却各不相同。由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的《贫穷的本质》一书曾指出,多年来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钢没有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切忌空喊口号、好大喜功,也不能胸中无数、好高骛远。撬起贫困大山的支点,要利用精准这根杠杆。宁德贫困地区山高路远、无地可用、抱海无为、有策难施。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面对来自广大干部群众的热议、面对从上到下的迫切期待,时任宁德地区主要领导的习近平并没有仓促作答,而是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闽东9县的山山水水,边走边看边思考“弱鸟”何以能先飞。上世纪90年代,宁德率先开展“造福搬迁”工程,组织“经济大合唱”,大念“山海经”,一步步赶上福建全省平均发展水平,顺利摘掉“连片特困地区”和6个“国家贫困县”帽子。习近平离开宁德时,全区已有94%的贫困户基本解决温饱问题。面对脱贫攻坚战,依然需要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精准扶贫,实施“五个一批”,实现精准脱困,提高扶贫开发有效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