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底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底蕴

核心观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全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观、价值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反映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切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快速发展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正是从中国的历史的现实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大政方针和各项切实可行的举措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可以说是治国理政的大系统,其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图”。 在理论上,“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我们认为,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的东西,都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用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四个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我国现阶段改革发展的基本问题,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和归宿

为了谁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首要问题。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他还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深刻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个民族中间又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运动。”这说明了伟大的群众运动对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列宁说得好:“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如果这些少数人不中群众的意,群众有时就会对他们不太客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全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观、价值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希望出发,实现人民群众都达到小康水平。包括改变城乡二元制结构,实现城市中一亿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问题;包括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和社保救助,解决七千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包括对中西部的开发支持,解决东部与中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使全国各地区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梦就是全国人民幸福的梦,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