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清正的内在要求(2)

干部清正的内在要求(2)

三是要有感恩心。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过:“感恩即是灵魂的健康”。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必须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领导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关怀和扶持。领导干部都是在组织的大家庭里培养成长的,所以胸中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学会感恩,才会知足,才能保持宽广的胸襟,才能不断激发领导干部自身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四是要有敬畏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敬畏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心理基础。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制度。在制度面前,领导干部要做遵守党纪国法的表率。二要敬畏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在个别领导干部眼前,有了权力忘了人民,利用权力胡作非为。应当说,权力既是一把双刃剑,更是试金石,对待权力的态度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只有心怀敬畏之心,才能殚精竭虑,把人民交给的事情办好,赢得百姓的信赖拥护。三要敬畏历史。一个干部是否清正廉洁,既要看现实表现,更要看历史长河的评价。只有历史才能把“清正廉洁”载入史册。许多英雄人物、模范干部、优秀党员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民族优秀品格,承载着历史赋予的光环。但也可以看到,有的贪官污吏同样会载入历史的耻辱册,被千人所指,万人痛恨。因此,敬畏历史,就是要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承担责任,珍惜领导生涯的难忘岁月。把美好的追求与光辉的岁月结合起来,谱写人生的美丽华章。

应当强调的是,领导干部的“清正”既是政治品格的要求,也是领导身心和谐发展的标志。社会心理学及相关研究也表明,人有物质追求之外的精神追求,如仁慈、责任心、美德、自我意志、积极体验等积极心理品质,它是一种心理资本,这种内在的宝贵资本会渗透在人的整个生活空间,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2004年,美国著名学者Luthans等学者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成果在组织行为领域开发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使积极心理学的实践在创造效能方面更进一步,并将心理资本与财力、人力和社会资本并列为高效能组织的四大资本。他们把心理资本描述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同时它具有孵化个体和团体的竞争优势,对于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且具有持续开发价值,提升心理资本可以激发和培养潜在的心理能量,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保障和前提。研究表明,只有紧紧围绕信仰目标、兴趣导向、精神需要、成就动机、自尊、自信心、忍耐和心态健康八个方面的核心要素来加强修炼,才能有效提升领导干部的心理资本,进而改善工作满意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胜任水平。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