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超配“硬骨头”怎么啃?

干部超配“硬骨头”怎么啃?

建立整改消化台账,约谈“消超”工作进度慢的单位负责人,巡视期间督促整改……自2014年1月中央下发《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以来,海南省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动真碰硬、出实招,加大了“消超”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全省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治工作任务已完成85.14%。面对“消超”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海南是怎么做的?还有哪些阻力?如何进一步解决?本报记者展开调查。

难度可想而知

近3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要用3年时间解决

“干部职数超配是历史遗留问题,积淀得比较久,近30年的老问题用3年时间解决,难度可想而知。”海南省委组织部在梳理后发现,造成干部超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超机构规格提拔、超出核定的领导职数、违规提高干部职级待遇、违规设置领导职务名称、编制重新核定后职数减少、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充实非党员或年轻干部、因身体原因或家庭困难个人申请从乡镇调回县直部门工作等等。

据介绍,在海南,还有一些市县和部门制定干部任用“土政策”,导致干部职数超配。比如原来有个别市县规定干部年龄达到57岁就必须退居二线,待遇不变,职数保留,原工作岗位让新人顶上,这样就容易出现超职数配备干部现象。

某高职院校违规设立了“院长助理”职位,被组织部门查出来后,学校却犯了难,迟迟未整改。该学院有关领导几次到省委组织部说情,“老同志了,很早以前就是这个学校的领导,过两年就退休了,能否通融一下?”

然而组织部门态度坚决,经过多次督促约谈,该学院做了整改,撤销院长助理的任命,将这名干部调整到其他岗位任职。

类似这样的情景,在海南“消超”过程中时常遇到。

“赶得越早越主动。省里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求积极研究措施办法。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本着人性化处理的原则,尽可能地分流、内部消化。”海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萍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