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刚柔相济
免职后,还要给超职数配备的干部寻找出路
超配的原因不同,“消超”的工作方法也不同。
顺着“摸清底数、严控增量、消化存量”的工作思路,去年11月,海南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再次集中对账复核全省按职数配备干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底数清、账目全、去向明。
“我们拿着干部名册、编制文件等‘账本’,对全省各市县各单位干部职数的配备情况,一个个核对。”干部监督处相关负责人说。这已是他们第三次集中审核全省按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一年多来,海南省结合各种工作开展超配干部整改消化工作,包括巡视、选人用人检查、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等。
针对个别单位存在的“新人不理旧账”“拉长战线搞拖延”等问题,海南将“消超”完成时间提前,明确要求各市县各单位要在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任务。
李萍认为,仅靠免职不能完全根治干部超配的顽疾,“要给超职数配备的干部寻找出路,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畅通整改消化渠道”。海南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在乡镇按照领导干部职数的50%设置非领导职数,把县直机关和乡镇符合条件的干部名正言顺地安排到非领导职务上;在县以下机关积极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通过晋升干部职级来消化职数超配,等等。
“目前各市县各单位‘三超两乱’现象得到遏制,超配干部数量大幅下降,按职数配备干部工作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李萍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