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光棍危机”应理性看待(4)

对于“光棍危机”应理性看待(4)

【启示与思考】

我们暂且不去评说所谓的“光棍危机风险”究竟有多严重。仅仅从报道所提供的这组数字来看,渲染3000余万男性人口将面临“打光棍”的局面,显然缺乏常识。男女人口相差3366万,并不意味着就有3000万男性人口“打光棍”。

中国传统文化中,“打光棍”一词本身就带有浓重的歧视色彩。所谓“光棍”,一般是指没有结过婚、没有后代的男人。换言之,一个男人只要结过婚,即使重新回到单身状态,就不能算作“光棍”,至于有儿女的单身男人,在世俗的眼中更不是“光棍”。如果再减去婚姻法规定的22周岁结婚年龄之前的男性人口,3000余万男性“打光棍”显然无法成立。

这看起来就像一个无法破解的公共性问题:因为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进而导致成年男女人口数量的相差悬殊,出现男性人口过多,婚恋困难,所谓的“光棍危机”随之出现。“光棍危机”的持续存在,衍生的会是出生性别比的更加悬殊。如此反复循环,性别比失衡似乎总无解决之道。这般分析自然有其道理,但是我以为,更需要跳出“光棍危机”来论性别比失衡。所谓性别比失衡,绝非一个简单的生育问题,而要让失衡状况被纠偏,需要的更是生育之外的努力。

可以这么说,具体到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它绝非一个简单的“光棍危机”与婚恋问题,相反,它与固化认知、社会保障乃至国家的激励方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惟有看到这一点,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才能被完整地看到,才能被务实地解决。这篇报道说,“原本相对稳定平衡的婚姻市场因为多出数千万男性变得拥挤,使得多出的男性被挤压出去,被迫成为光棍”。但更大的问题可能是:性别比失衡正在成为一个对公共管理智慧的考验。被挤压出的,还有更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