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精细化考验政府什么(2)

治理精细化考验政府什么(2)

管控精细化≠治理精细化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生活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让传统的社会管理手段束手无策。像空巢老人过世多日才被人发现,这样的消息令人唏嘘的同时往往让人感到无奈。

与会学者指出,这样的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比如,对空巢老人的家庭用水量进行监测,如果三天没有用过一滴水,就要关注一下是不是有意外发生。

此外,要想实现精细化治理,也需要对社会需求有一个精细的了解和分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指出:“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必须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成果,利用科学的研究和统计来分析我们社会那些多样化的治理需求,这是我们开展精细化治理的前提。”

与此同时,学者们也注意到,监测、统计、分析等精细化技术的运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对隐私权的侵犯。“比如某地的织网工程,一个小学里的一个班有多少个孩子,具体住址、家庭成员、父母职业等信息可随时调取。这样可以方便管理,但万一走偏也可能变成一个很坏的东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傅昌波的话引起大家共鸣。

在网上搜索“社会治理精细化”,会发现很多地方政府还在以加强“网格化管理”来解读“治理精细化”。“网格化是精细化的一种有益探索,但若混淆公务和私权的边界,就只是传统管理的精细化,而不是现代治理的精细化。”王名指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