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抢”家长红包也是师德底线

不“抢”家长红包也是师德底线

老师该不该收学生和家长的红包?回答一定是一致的:当然不该!那微信群里发的几毛几块的微信红包,老师又该不该抢呢?这个问题最近让成都一位高校教授纠结了半天——不抢吧,觉得学生不过是借此形式表达祝福、金额又很小,会不会显得自己太过古板?抢吧,毕竟也是真金白银,算不算有违师德?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情景并不少见,成都多所高校的教授、中小学老师、校长的观点也是鲜明地分为两派:赞同或反对。(1月28日《成都商报》)

要我看,家长在群里散发红包,老师其实不应该“抢”。虽然“微信抢红包”早就不算新鲜玩意,且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爱好,钱也不多。但是,家长与老师是一种敏感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再少的红包也会玷污师生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纯洁感情。就像前不久有公职人员吃拿了商户两个苹果没给钱,被纪检部门诫勉谈话和通报一样,老师收受红包,也不应该有大小之分、贵贱之别。老师要堂堂正正为人,干干净净从教,就应该从不拿家长一分一毫的微信红包开始。因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家长群发红包,老师若热衷于“抢”红包,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会将收受家长红包当作理所当然。就像一些公职人员的贪腐,往往是从笑纳一两个苹果、一两包香烟、一两瓶酒水、一两份土特产等开始,走上越来越胆大的大拿大要、大占大贪的。一些以利益为重、见利忘义的老师也可能从几块、十几块的微信红包开始,发展到向学生或家长高调索要贿赂或礼物。近年来,这类新闻并不少见。比如前不久有报道称,某地一幼儿园老师多次殴打学生,打人原因竟是没给老师送“红包”,影响实在恶劣。

老师“抢”家长发放的微信红包,有违教育部《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这里的“任何方式”,当然包括家长发放的微信红包。有的家长如果当面给老师送礼,担心老师拒收,就采取这种“微信抢红包”的变通方式,实现变相的贿赂老师的目的,老师们要洁身自好,自觉抵制这类“糖衣炮弹”的袭击,自觉远离这种危险的游戏。

此外,家长群发红包,老师“抢”红包,会让家长微信群彻底变味。家长微信群是家长与老师关注孩子动态、督促孩子学习、交流教育心得、实现家校互动的网络平台,一旦在群里兴起一股“抢”红包等庸俗风气,就是对这种互动秩序的破坏。尤其是,热衷于在群里发红包的,一般是家境较好的家长,会助长其他家长的摆阔、炫富、攀比心理,同时让家境不好的家长情难以堪。此时,老师就应该做个理性人,不“抢”红包,不满足那些炫富家长的游戏心理,以避免家校沟通因为“红包大战”变了味。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