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预选:好戏开“演” (2)

美国总统预选:好戏开“演” (2)

【现实需要】

对于美国总统候选人“拼演技”这一现象,储殷认为事出有因。

首先,总有一些选民不了解候选人,越大规模的选举其实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如何吸引选民关注、如何“上头条”,势必成为候选人最关心的问题。候选人倾向于通过精彩表演来维持媒体曝光率,以吸引更多资源,支持后面的竞选活动。

“大多数选民是冲动的、感性的,他们对候选人及其竞选纲领不了解,也不关心。因此候选人的个性化色彩就成为选民喜好的关键。可以说,选民们绝大多数时候是在根据候选人的‘表演风格’来决定自己手中的选票,”储殷说。

本届总统选举中的“特朗普现象”最能体现这一点。共和党竞选人特朗普因争议言论频繁上头条,支持率也出人意料一路飙升。

储殷认为,特朗普就是以打破常规的方式突出个性,而且他并不在乎这种个性是否招人喜欢,因为他深谙关键就是要成为话题本身,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郑昊宁)(新华社特稿)

相关报道:

美国大选折射社会矛盾新变化

挑战“政治正确”这一看似反常的现象,正是社会变迁与选票政治逻辑交叉作用所催生的

美国大选不断升温,艾奥瓦州两党总统参选人提名活动的初选结果计划于2月1日揭晓。打开当地主流报纸,大选内容占了大量版面。种种表现,又一次印证现代公共关系先驱爱德华·伯奈斯的说法:美国的政治选举就是“街头表演、荣誉展示、夸夸其谈、粉墨登场和公开演讲”,“政治是美国第一大生意”,取胜的关键在于公众舆论。

“公关之父”的说法,提供了一个观察美国大选视角。在美国,没钱是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参加竞选的,恰如做生意不能没有启动资金。光有钱还不够,还得有人来张罗。搭个竞选班子,打造竞选理念,这好比是产品生产。接着就是宣传、站台、接触选民、兜售主张,又可将其看作是产品销售。产供销链条,缺一不可。

为了讨好选民,参选人之间相互攻讦、互揭疮疤,相互谩骂甚至人身攻击,手段五花八门。不过,以往各方出言大多能守在美国意义上的“政治正确”范围之内。美国的这种“政治正确”之说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起于校园,后在社会普遍流行,大体以人性道德为基本标准。有论者认为其主要指的是对妇女、移民、少数族裔要充分尊重,不能使用侮辱性语言。

但是,本次总统大选的一些现象却颇显另类。本·卡尔森公开表示不会接受一个穆斯林总统,特朗普干脆明确表示“痛恨政治正确”,克鲁兹则说“政治正确正在杀人”。参选人屡屡踩踏底线,甚至竞逐“政治不正确”。有社会学家分析,这是为了迎合美国社会民众中存在的“怨恨心理”,或者说是一种“受害者文化”使然。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世界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美国社会也在经历深层次变化,随之而起的“受害者”“受益者”划分在加深。比如,“奥巴马医保”的实施虽为低收入家庭带来福音,但让中产阶层付出了代价,不少中小企业主采取多雇零工的办法,以减少缴纳高额医保费用。

怨恨也好,受害也罢,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挑战“政治正确”这一看似反常的现象,正是社会变迁与选票政治逻辑交叉作用所催生的。然而,“怨恨心理”或者“受害者文化”被放大后,其后果却不会止于选举中的一出出乱象。知名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所长阿瑟·布鲁克斯前不久撰文指出:这种文化让政治与社会冲突更难缓和,让正常取舍变得复杂,让人们更乐于追逐名利,更加自私自利。

美国大选虽然纷繁复杂,但其折射的美国社会之变,仍是一条值得观察的主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