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本身更应是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生活状态的全面转变,最为基础的工作便是抓好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深刻认识到,这种一体化不仅在城乡之间,也在城市内部,要避免在城市里滋生出新的二元结构。同样的,这种一体化也不是要消灭农村、繁荣城市,而是要让人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能享受到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介绍,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但与此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依然比较缓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比较低。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和历史任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世界看,现代化的进程往往就是城镇化的进程,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历程,到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实现历史性突破。此后,我国城镇化率更是保持年均1.2个百分点的高速增长。波澜壮阔的城镇化赢得了世界瞩目,也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要引擎。
但是,在城镇化率不断刷新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这里头暴露出不少我们对城镇化认识的误区。比如,一些地方认为城市大了就是城镇化,于是盲目撤县建市,变农村户口为非农户口;又如,一些地方认为户口转了就是城镇化,在没有完善配套措施的情况下就为农民匆忙转户,结果很多人拿着城市户口却依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活;再如,一些地方认为住进楼房就是城镇化,因此填平农田变广场,推倒农房建小区,催着农民“上了楼”。凡此种种,更多出于“造城”的思维,发展理念和政绩观都有问题。跳不出认识的误区,城镇化质量就很难高起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