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的红包,老师们能不能抢?(4)

微信群里的红包,老师们能不能抢?(4)

【启示与思考】

作为一种社会互动方式,抢红包让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了刺激、分享了快乐。然而,老师能不能抢学生、家长的红包,却引发了激烈的价值分歧和观念冲突。

老师能不能抢家长的红包?其实无可无不可。从娱乐的角度出发,发红包者并不针对特定人群,谁都能抢,算不得利益输送。再者说,总共几块钱的红包,老师又能抢多少呢?非说违背师德,有些上纲上线了。

不过,若是换个角度看,似乎也不太合适。毕竟,老师并不算家长朋友圈里的朋友,双方存在特定的利益关系。家长与老师是一种敏感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再少的红包也会玷污师生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纯洁感情。就像前不久有公职人员吃拿了商户两个苹果没给钱,被纪检部门诫勉谈话和通报一样,老师收受红包,也不应该有大小之分、贵贱之别。老师要堂堂正正为人,干干净净从教,就应该从不拿家长一分一毫的微信红包开始。因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家长群发红包,老师若热衷于抢红包,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会将收受家长红包当作理所当然。红包虽小,也可以成为变相行贿的工具。这样的微信红包,教师不能沾染。否则,小则违德,玷污教师形象;大则违规违法,受到法律法规的惩戒。

在身份社会逐渐向专业社会过渡的当下,教师的社会评价,越来越少地来源于身份标签,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角色扮演。教师不抢学生、家长的红包看似不近人情,实际上是为了呵护教师的“羽毛”。只有真正地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声誉和社会认同才会不断提升。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