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排名,最好与最差能说明什么?

空气质量排名,最好与最差能说明什么?

环保部2月4日向媒体通报,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2015年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10个城市依次是保定、邢台、衡水、唐山、郑州、济南、邯郸、石家庄、廊坊和沈阳。(2月4日 中新网)

近几年来,环保部每年都会在年初,公布上一年的年度十大空气最差城市和十大最好城市。最好和最差,作为“两级”的代表,确实容易引发关注,在传播上似乎也颇具看点。但空气质量的改善或是变差都非“一年之功”,也就是说,单纯以年为时间单位来评价“最好”或“最差”,其实并无太多的“意料之外”的结果。这几年的名单中,无论最好还是最差,都只有极个别的变化,即可佐证。

并非说,这一结果没有意义,比如最差结果的公布,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治理敦促,而最好名单,也会促使治理者不能放松警惕,以确保不能在来年“落榜”。但由于空气质量的治理和改善,所需要的过程和持续性,以及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单纯看“最好”与“最差”排名,可能会忽略掉很多更重要的细节。比如,在近几年的“最差”榜单中,河北省都始终占据了其中的八席到七席。这固然能够证明,当地空气治理的严峻性,但倘若看到空气治理的难度和复杂一面,这样的结果则可能又会构成另一种不公,比如真的是当地管理者在空气治理上完全无动于衷吗?仅从常识出发,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因此,除了有结果上的“最好”与“最差”名单,更为理性与科学、也更具受众意识和问题意识的空气质量名单,还应该让人看到,自己所在地区,在过去的一年,空气质量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又分别是多大?事实上,从倒逼治理加速的角度,相较于发布好与差两端的名单,公布一年中空气质量改善最大,和退步最大或最不见治理成效的城市名单,相信能起到更明显的激励与敦促作用。

在公布前十和后十位的名单之余,环保部门还同时发布了所监测城市的整体空气质量状况。比如2015年,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同比增加;平均达标天数比例同比提高;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这种横向比较,显然反映出了被调查城市的空气质量整体向好发展的趋势。但这依然是整体“面”上的数据,具体到每个城市空气数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城市在退步,哪些在进步,或进步最小,民众依然无法一目了然的知晓。而绝大部分民众,他们最关心的显然还是自己的城市,在过去一年的空气质量到底发生了何种变化。

从技术上来说,对于空气质量排名做更精细化和全面化的数据处理,应该早就不存在难事。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治理意识要跟上民众知情权要求的步伐。一个理想的空气质量统计“大数据”,就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寻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实现这一点,无论是对于满足民众的知情权,还是提升数据之于治理的倒逼作用,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个角度,期待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在来年不用再只靠“十大最好”或“十大最差”来吸引眼球了。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