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或成监管盲区。
池州下辖的石台县地处皖南边陲,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而林业是其“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重头戏。十几年间,该县分管林业的副县长换了3任,县林业局长调整了4个,其中一家国有林场却出现十几年没有做过账的情况。纪委介入后,石台县仅有的三个国有林场“一把手”全军覆没,皆涉嫌严重违纪违法。(2月14日 澎湃新闻)
可以说,石台县国有林场呈现“塌方式”腐败,一点也不为过。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监管缺失。
该案件的查处没有特别之处,其特点就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是啊,最初当地纪委调查的是石台县国有中龙山林场的1名会计涉嫌违反财经纪律,但办案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该林场居然自2004年以来,10多年间没有做过账。随着调查的深入,该林场场长胡国华的严重违纪问题陆续浮出水面,县纪委对其采取了“两规”措施。此后不久,仙寓山林场场长童天柱到案。12月下旬,黄沙坑林场场长徐新安主动到县纪委交代有关问题。至此,石台县仅有的3个国有林场“一把手”全军覆没,全部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10多年间没有做过账的国有林场,该是多么地反常,想想都令人讶异。这样的反常,早应得到纠正,却“奇葩”地长达10多年而“涛声依旧”——一方面,可以肯定是林场“一把手”故意为之,以方便其在财务上“翻云覆雨”;另一方面,是监管缺失的“纵容”。在可谓“漫长”的时间里,该县分管林业的副县长换了3任,县林业局长调整了4个,如果加强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督促指导,如果对3家国有林场财务哪怕进行1次审计,10多年不做账这样的问题,早就得到纠正了。
更有甚者,本来的监管者,反而成了贪腐的纵容与包庇者。对该县国有林场的问题,不是没有苗头,不是没有群众反映和举报。“据了解,反映有关问题的信访多次递送至市、县林业主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机关,但都没有引起重视,或按照一般问题进行处理,或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这样的监管,就是十足的“鸵鸟心态”;这样的监管,与泥塑木雕何异?这样的监管,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歪风邪气!
石台县地处皖南边陲,人口只有12万,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生态环境好,林业是其“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重头戏。石台县“林家铺子”在全县脱贫攻坚中,本该发挥龙头作用,扮演好“主力军”的角色,然而,却因贪腐而全军覆没,让人叹息、痛心。该案启示人们:一是哪里是监管的空白地带、真空地带、盲区,哪里就可能隐藏着腐败问题;二是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依然要睁大警惕的眼睛,不可掉以轻心;三是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党纪国法意识淡薄问题依然存在,致使诸如财经制度等重要制度执行不力,党务政务公开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群众身边的“蝇贪”泛滥,其害猛于虎。必须重拳惩治,打破监管盲区,真正让反腐持续深入,石台县国有林场全军覆没这样的情况,或可早日绝迹。
【声明:本文系本网独家采用稿件,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st71ztz@126.com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