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角色与定位(3)

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角色与定位(3)

3、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

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新常态阶段后,一定会遭遇战略瓶颈。从对手的视角看,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不仅仅是一个“局”、一对矛盾,更是一种生态。中国要持更大的“大局观”,就是既要解决矛盾,也要保护生态。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积极探索,使得“中国故事”能够写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但这不是前行的“资本”,而是前行的资格和自信。我们的定位仍应是学习者和参与者,不能认为自己已经站在了舞台的中央,已经是一个领导者。政府要把“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推到舞台中央,要围绕企业发展和品牌建设来参与和重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是评判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和地位的主导标准和主导逻辑。纵观过去几十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历程,政府和企业需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自主创新误区。自主创新的本意很好,但是有些人把自主创新变成了自己创新,把开门创新变成了关门创新,把创新变成仅仅是实验室发明,而不是进入市场。自主创新不是实验室发明,而是一个商业概念,能不能在市场上推广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实验室搞出来的东西离创新还有很大的距离。二是自主品牌误区。一个企业创造自主品牌有多种途径,有的是自己独创,叫自创品牌;也有的去收购,像吉利收购沃尔沃,是收购品牌。但我们在宣传中,把自主品牌的道路局限在自创品牌,而不鼓励那种跨国收购,不鼓励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成长。另外,不少人把“中国企业的自主品牌”变成了“中国自主品牌”,去掉了企业的概念,这样的一些错误都是偏离了全球价值链发展方向的。中国企业要实现国际化成长,提升竞争力,就一定要融入或者嵌入全球产业分工所形成的全球价值链当中去。没有这个过程,企业的竞争力就不可能有提升,也不可能参与到全球产业分工之中。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李琨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