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点
习总书记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怎么样才能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习总书记强调,关键是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一定要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真正使践行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首先,要制定好的制度。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习总书记强调,定规矩,就要落实一些已经有明确规范的事情,就要约束一些不合规范的事情,就要规范一些没有规范的事情;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制度怎样才能做到“精”而“管用”呢?“精”而“管用”的制度应该是务实具体、简便易行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我们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制定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就是一个典型。当时,为了做好群众工作,毛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亲自宣布了“三大纪律”,即行动听指挥、打土豪款子要归公、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以及“八项注意”,即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这个制度的每一条内容都很实在,都是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的。也正是凭借这样一个制度、这样一个纪律,我们党和工农革命军赢得了群众的真心信赖和支持,建立和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后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不断丰富完善,但其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精髓始终没有变。我们现在不是缺少制度,方方面面都有相关规章制度,但是在制度规定的务实管用上,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如果一个制度空洞乏力、大而不当,或者复杂繁琐、操作不便,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肯定会流于形式。
其次,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制定是基础,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习总书记指出,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并强调要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执行得不到位、不彻底,正所谓“处处高压线,就是不带电”。有了好的制度,就要强化制度的刚性运行,做到立说立行、严格执行,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对违反制度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增强制度的威慑力,防止出现“破窗效应”。据中纪委统计,截至2015年7月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4万起,处理12.5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5万人,这其中还包括5名省级干部。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强化制度执行的坚强决心。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管担任什么职务、在什么岗位,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执行制度没有例外的意识,自觉把制度当成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严格遵守、主动执行,严格按制度办事,绝不做违反制度、超越底线的事,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