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部法规的党建内涵及其要求
无论是《廉洁自律准则》也好,《党纪处分条例》也好,都是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问题,守不守纪律、加强不加强政德建设,都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这个不守纪律不是念小学、念中学、念大学时,课堂上的不守纪律,而是指权力滥用。不守纪律会导致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加强不加强政德建设,涉及共产党的信仰问题。所以,两部法规都有党建内涵。
第一个特色,德纪分开,又有机结合(即坚持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相结合)。
为什么提出德纪分开?2015年10月18日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前身叫做《廉政准则》,而《廉政准则》是在《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廉政准则》中强调“德纪不分、德纪混合”,主要针对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政准则》中,政德和纪律不分。因此,执行起来特别难,加强政德建设,同时又要加强纪律建设。原来的《廉政准则》讲“8个禁止”“52个不准”。这“8个禁止”“52个不准”讲的是纪律,但是违反“8个禁止”“52个不准”要如何处分?《廉政准则》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所以你说是纪律呢,政德建设不突出,纪律建设又不完整。因此,《廉政准则》经过2004年到2015年这11年的贯彻,中央对政德和纪律建设作出了明确的划分与规定。将原来的《廉政准则》删去98%的内容,在保留的2%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一部《廉洁自律准则》,针对对象从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全体党员,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严格遵守。所以,《廉洁自律准则》很简洁,包括12个要点、序言中的“四个必须”、正文的“八条规范”。
“四个必须”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每个党员都需要做到的,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做到。
正文“八条规范”前四个是“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重在正确处理四个关系。第一,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讲的是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公私分明,讲的是公家和私人这两个界限要搞清楚,不能损公肥私。
第二,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崇尚廉洁,拒绝腐败,就是处理廉洁和腐败的关系。反腐倡廉不光是领导干部的事儿,全党同志怎么进行党内监督?老百姓要怎样监督党员干部、领导干部?老百姓的监督渗透在方方面面。领导干部上高档饭店,高档饭店的服务员也是群众;你上洗浴中心,洗浴中心的服务员也都是群众。所以群众、党员、干部这三个层面,哪个层面都少不了。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让群众依法监督,群众可以拿手机随手拍、随手录,随手上传到网上,中央各级开拓群众网络举报渠道。只要举报的事实确凿,一经查证,马上进行处分。所以全面从严治党绝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事,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是普通党员,是人民群众,这是主体力量,因此,必须要用好。
第三,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处理好节俭和奢侈的关系。共产党员要坚持节俭,不要奢侈;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第四,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正确处理苦与乐的关系。全党要努力做到这“四个坚持”。
领导干部要做到“四个廉洁”。第一,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第二,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不搞权钱交易,不搞权力寻租,不能权力滥用。第三,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第四,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属、孩子,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言传身教。
那么,怎样树立良好家风?怎样加强廉洁自律规范?就要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四个廉洁”。全党要遵循“四个坚持”,遵守“四个必须”。把政德立住,按照12个点加强以德治党,这是第一个特色。只有德纪分开,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楚,才能明白政德怎么抓,纪律怎么抓,否则政德不是政德,纪律不是纪律,根本没办法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