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效与思考

北京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效与思考

摘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6日视察北京时明确提出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尤其是科技创新中心赋予了北京新定位、新使命。疏解非首都功能,将低端、污染产业淘汰和疏解出去,能够实现“腾龙换鸟”,释放出更多的空间资源,为承接创新资源、发展“高精尖”产业腾退空间,使北京朝着更加符合“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方向发展。

一、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落实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治理“城市病”的现实选择

北京资源有限,承载的功能不能过多。功能过多,一方面会带来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另一方面非首都功能也会占用各种资源,使得首都核心功能难以更好地发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6日视察北京时明确提出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尤其是科技创新中心赋予了北京新定位、新使命。疏解非首都功能,将低端、污染产业淘汰和疏解出去,能够实现“腾龙换鸟”,释放出更多的空间资源,为承接创新资源、发展“高精尖”产业腾退空间,使北京朝着更加符合“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方向发展,减少非首都功能对各类资源的挤占,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人口集聚、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困扰,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使首都核心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同时,疏解非首都功能,对于增强北京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两年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积极成效

两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26讲话精神,全市上下统一了思想和认识,跳出了“一亩三分地”思维,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度,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是顶层设计,市区联动。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工作任务。成立了由郭金龙书记、王安顺市长挂帅的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9个专项工作小组,各区县也成立专门机构,形成市区联动的强有力的工作体系。同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在增量控制方面,出台《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城六区禁限比例提高至79%,全市禁限比例提高至55%;在存量疏解方面,更加注重经济手段,出台了全国力度最大的差别化水价、电价和分区域非居民差别化气价、热价等政策。

二是政府带头,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带头作用,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市行政副中心,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打造交通便捷、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的市行政副中心,规划到2017年实现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通州。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表明了北京疏解中心城区功能的决心,向社会释放了疏解信号,通过发挥政府带头作用,引导公共服务及其他产业功能向行政副中心疏解。

三是试点示范,久久为功。两年来,北京围绕四类疏解主体稳扎稳打,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取得了积极成效。分类疏解一般制造业,2013年至今累计退出高能耗、高水耗污染企业1006家,向河北地区疏解工业项目80多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加快疏解动物园、大红门等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共清退低端市场150家。有序推进教育、医疗等部分公共服务功能疏解,如北京城市学院迁入顺义区杨镇校区,北京建筑大学1100余名学生疏解到大兴校区,天坛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北大医院大兴院区项目、友谊医院顺义园区项目等稳步推进。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